2019年12月23日

冬至:昼短夜长“大如年”

2019/12/23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

因为冬至并没有固定于特定一日,所以和清明一样,被称为“活节”,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记载有“冬至大如年”之说,也就是冬至的欢庆礼俗和春节差不多。

从殷周到秦朝,我国都以冬至为岁首,称作“过小年”。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 “贺冬”,例行放假。宋朝以后,冬至是祭祀祖宗的日子。

冬至这天,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冬至到,吃水饺。”据说这是为了纪念中国历史上的名医张仲景。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后辞官回乡,他看到乡民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弟子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于是有了饺子。至今,民间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我国地处北半球,冬至这天白昼最短,黑夜最长。《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明、清两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

冬至到,数九寒天由此始,“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十堰地区进入一年之中最冷的时期。“冬至前后,腌鱼腌肉”,十堰各地多有“岁时伏腊”的习俗。腊味儿不仅可以丰富春节的餐桌,储存得当还能吃到来年夏天。腊肉炖煮、切片炒菜均宜,色泽鲜亮,醇香扑鼻,肥而不腻,瘦而不僵,入口回味无穷,为上席佳品。

上一条:货车上高速必须先称重!超限将禁行
下一条:房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挂牌出让公告
分享到

© 2017 今日房县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