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15日

“三箭齐发”锻造产业新优势

2025/9/15

本报讯 (特约记者杜达巍) 8月28日,县北城工业园新能源电池拆解产业园项目建设现场如火如荼。这个刚刚建成的项目已有6个厂房正式投产。该项目的建成投产有效推动我县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产业规模化发展,加速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为区域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注入强劲动能。

近年来,我县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产业倍增为目标,深耕新兴产业、发展未来产业、升级传统产业,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近三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翻番、规上工业总产值翻两番,连续4年位居全市综合绩效考核前列。

深耕新兴产业

循环经济蝉联全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

8月25日,城资铝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呈现一派火热景象。叉车往来穿梭,将一车车回收的废铝材精准投送至熔炼工序,经过六道核心工艺,制造成标准再生铝棒产品。

公司安全环保部部长金正平介绍,当前企业10台熔炼炉与4台双室四回转炉均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全员正全力冲刺年度25亿元产值目标。

在湖北天为铝业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内,海碗粗的铝棒被依次送入挤压机,历经加温、挤压等多道工序,最终产出各类型材。公司总经理林鹏介绍,成本2万元/吨的铝棒经加工后,建筑型材售价可达2.1万元/吨,工业型材则突破2.5万元/吨。

去年,天为铝业以建筑型材为主业,占据新疆南疆铝合金门窗市场主导地位,年产值达12亿元。今年2月,企业引入铝挤压行业龙头企业的专业团队,拓展汽车散热器、气缸等工业型材领域,产品直供东风、比亚迪、金龙等头部车企,利润率从2%跃升至12.5%。

我县聚焦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领域,全力构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产业。围绕再生铝、再生铜、再生锌、稀贵金属提炼及废旧电子产品拆解回用五大业务板块,依托龙头企业鑫资集团的产业集聚效应,引进鑫资铜业、城源科技、城资铝业等16家关联企业,构建起“回收、拆解、分拣、冶炼、精深加工”的全产业链格局。

2024年,全县循环经济产业产值突破280亿元,跻身全省首批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今年5月27日,房县循环经济产业集群再次入选全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龙头企业鑫资集团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及中国民营制造业企业500强榜单。

在鑫资集团下属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集团总经理赵津龙指着环保设备介绍,炼铜产生的烟气经管道输送后,首先进入5米深的沉降池,金属颗粒在水中完成初步回收并用于二次冶炼。剩余气体通过二次燃烧、脱硝脱硫等工序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最终产生的水蒸气经环保检测达标后排放。

“生产设备仅占车间总设备的三分之一,其余均为循环利用及环保检测设备。”赵津龙表示,据测算,该工艺每年可节约矿产资源约300万吨,减少废物排放量约500万吨。

今年房县循环经济预计实现回收处理量600万吨,年产值达350亿元。下一步,我县将聚焦电子废弃物拆解、有色金属冶炼、铜铝塑料精深加工三大领域,持续推进产业链延伸、补缺与强化,力争未来三年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元大关。

发展未来产业

打破碱性蛋白酶国外技术垄断

8月25日,记者走进房县合成生物创新城湖北佶凯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只见生产线上一排排3层楼高的全封闭发酵罐整齐排列,现场鲜见工人身影。

“这些罐体内培育的是邓子新院士团队研发的新型菌种,从上海运输至此后在发酵罐中持续生长,通过消耗氧气和营养物质代谢生成酶制剂。”公司负责人曹铁忠介绍,菌种培育全过程均由自动化系统精准控制,尽管厂区面积超过100亩,但整个生产流程仅需60余名工人即可完成操作。

2022年,我县引入湖北佶凯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房县籍中科院院士邓子新领衔的科研团队主导下勇闯“无人区”。2024年9月,该公司成功推出颗粒碱性蛋白酶产品,一举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填补国内该领域空白。

目前,企业已建成3条生产线,满负荷运行状态下每年可生产液体碱性蛋白酶2万吨、固体碱性蛋白酶1万吨,产品价格较同类产品降低30%,功效提升30%。随着内切蛋白酶、中性纤维素酶等新品的规模化生产,基地年产值有望突破10亿元。

合成生物是一种全新的“造物”技术,融合生物学、化学、工程学等多种技术,以菌种微生物细胞为制造工厂,通过规模化发酵获得目标产品。 (下转第2版)

上一条:县委常委会(扩大)会议暨县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召开
下一条:风吹稻飘香 田间机收忙
分享到

© 2017 今日房县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