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联动降低群众就医成本
2025/9/12
本报讯 (特约记者杜达巍通讯员许蕾 裴中东) “家门口就能做心电图,真方便。”9月2日,军店镇中村村村民王大爷在村卫生室做完心电图后笑着说。
近年来,我县聚焦偏远乡镇群众就医难题,大力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积极搭建数智医疗平台,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与均衡布局,切实提高群众就医满意度和获得感。
搭建数智医疗平台,构建县乡村三级联动体系。为破解偏远乡镇群众就医难题,我县积极搭建区域智能化医疗数据信息平台,通过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数智化工具“基层适配改造升级”、远程技术帮扶等措施,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便捷享受县级医院医疗服务。
作为县域医共体总院,县人民医院依托远程心电诊断中心、远程影像诊断中心、临床检验中心、远程会诊中心、数智化病理中心五大模块,打造“全域覆盖、数据互通、智能协同、上下联动”的“一平台五中心”,构建起“终端采集、云端传输、专家诊断”的三级技术联动体系,成功打通村卫生室智能设备、镇卫生院信息系统与县级医院专家库的数据壁垒。
目前,全县20个乡镇医疗机构、286个村卫生室共配备100台网络心电图机、301套智能健康服务包,构建起“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急危大病不出县”的医疗服务格局。
典型案例见实效,数字化赋能医疗服务升级。8月25日,门古寺镇村民徐远兵到镇中心卫生院做术后康复检查。此前他突发胸口绞痛,镇中心卫生院通过新配备的智能心电图机检测,初步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相关数据经“心电一张网”实时传至县人民医院,该院心电诊断中心立即开展远程指导诊疗。
“以前遇到胸痛病人只能凭经验判断,现在5分钟内可获远程诊断支持,县人民医院专家同步指导,我们敢接诊、村民愿就诊。”门古寺镇中心卫生院院长付烈贵说。据悉,门古寺镇老年人口多、慢性病高发,以往因缺乏智能检测设备和专业判读能力,危急重症患者常错失最佳救治时机。
今年以来,该镇中心卫生院基层诊疗量同比提升65%,村卫生室诊疗量同比增长35%,转诊建议采纳率达92%,群众平均住院时间从9.8天缩短至7.2天,基层病床使用率提升至82%。
优化布局强根基,助力医疗事业高质量发展。“通过数智技术实现‘数据不落地’流转,从被动治疗转向主动健康管理,让基层群众便捷看上‘专家号’。”县人民医院院长王加双介绍,当基层医疗机构诊疗设备触发急救信号时,县级医院可即时调阅患者既往病史、查看实时数据,专科医生15分钟内远程答疑,针对危急重症可立即启动多学科会诊。
付烈贵表示:“对偏远山村而言,这意味着村民无需奔波到县城医院,在家门口就能获得高质量医疗服务。”
据统计,“一平台五中心”运行三年来,累计完成基层检查60360例、远程心电预警177例、诊断危急重症102例,抢救成功率达92%,患者平均就医成本降低45%,基层诊疗效率提升60%,县域内就诊率从88%升至90.5%。
县卫健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吉华表示,目前全县已构建起“县级强、乡级活、村级稳、信息通、上下联”的县域医疗服务新格局。下一步,将紧盯群众健康需求,持续优化医疗资源布局,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疾病预防、医疗救治、健康管理”三位一体服务新机制,为十堰加快建成“国家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市”贡献房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