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能级优质效 增动力强功能
2025/8/15
编者按:2024年8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十堰丹江口库区环保志愿者的重要回信,为库区保护和发展指明了新方向、赋予了新使命、提出了新要求,激励着全市干部群众人人甘当志愿者,人人争做“守井人”,全力守护一库碧波,确保清水永续北上。2025年8月13日《湖北日报》专刊报道一年来我县深入贯彻落实重要回信精神,扛牢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政治责任,奋力建设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示范县,形成全县共同践行“两山”理念的良好氛围,以保水护水的实际成效交出一份不负总书记重托优异答卷的具体做法,现原文转载。
8月1日,房县北城工业园新能源电池拆解产业园项目建设正酣。11栋生产厂房和配套设施已完工,月底正式投产。项目投产后,将有效推动房县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产业规模化发展,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为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注入强劲动能。近年来,房县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产业倍增为目标,深耕新兴产业、发展未来产业、升级传统产业,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近三年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规上工业总产值翻两番,连续4年综合绩效考核位居十堰市前列。
深耕新兴产业
循环经济蝉联全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
7月的房县骄阳似火,城资铝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同样热火朝天。
叉车来回奔走,一车车回收来的废弃铝制易拉罐、废弃建筑铝材等材料被送入熔炼炉,经过六道工序变废为宝,铸造成一根根再生铝棒。公司安全环保部部长金正平介绍,目前,公司10台熔炼炉,4台双四回转炉全部运转,全力冲刺年度25亿元产值目标。
在距离城资铝业不远的湖北天为铝业科技有限公司车间,一根根海碗粗的铝棒被送进挤压机,经过加温、挤压、冷却、定尺等多道工序,“吐”出来各种型材——成本2万元的铝棒,加工成建筑型材,可以卖到2.1万元每吨;若是加工成工业型材,可卖到2.5万元每吨。
天为铝业总经理林鹏介绍,去年,该公司主要生产建筑型材,几乎垄断新疆南疆的铝合金门窗市场,年产值12亿元;今年2月份,该公司引进一家铝挤压行业龙头企业的专业团队,进军汽车散热器、气缸等工业型材,直供东风、比亚迪、金龙等汽车头部品牌,利润率由原来的2%提升到12.5%。
房县瞄准以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为主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体系,举全县之力发展循环经济产业。以再生铝、再生铜、再生锌、稀贵金属提炼、废旧电子产品拆解及回用等5大业务板块为主线,发挥龙头企业鑫资集团“磁吸效应”,引进鑫资铜业、城源科技、城资铝业等关联企业16家,形成上游废旧电子产品回收、拆解、分拣,中游有色金属冶炼,下游铜、铝、塑料精深加工的全产业链。
2024年,全县循环经济产值突破280亿元,跻身全省首批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龙头企业鑫资集团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民营制造业企业500强。
在鑫资集团下属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集团总经理赵津龙指着环保设备介绍,炼铜产生的烟气通过管道,先进入5米深的沉降池,把烟气中的金属颗粒留在水中用于二次冶炼。余下的气体通过二次燃烧、脱硝脱硫,将资源“吃干榨净”,剩下的水蒸气经环保检测后排放。
“我们的生产设备只占总设备的三分之一,其他都是循环和环保检测设备。这样不仅减少了固体废物的产生和处理成本,还提高了铜的产出率。”赵津龙介绍,每年节约矿产资源约300万吨,减少废物排放约500万吨。
今年预计循环经济回收处理量达到600万吨,年产值达到350亿元。接下来,房县将围绕电子废弃物拆解、有色金属冶炼、铜铝塑料精深加工,进一步延链补链强链,力争未来三年产值突破千亿规模。
发展未来产业
打破碱性蛋白酶国外技术垄断
7月30日,走进房县合成生物创新城湖北佶凯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生产线上不见工人,而是几排3层楼高的全封闭罐体。
“这里面装的都是邓子新院士团队研发出来的新菌种,从上海运过来,在发酵罐里生长繁殖,不停‘吃’氧气和各种营养物质,代谢出酶。”公司负责人曹铁忠介绍,酶的加料、喂养等全过程都由机器控制,100多亩的厂区仅需60多名工人。
2022年,房县引入湖北佶凯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房县籍中国科学院院士邓子新领衔的顶尖科研团队主导下勇闯“无人区”。2024年9月,湖北佶凯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功推出颗粒碱性蛋白酶产品, (下转第2版)
主政者说
走好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
县委书记 谢晓鸣
房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丹江口库区环保志愿者重要回信精神,不断增强服务支点建设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持续提能级、优质效、增动力、强功能,全力推进“七大战略”县域实践走深走实,奋力建设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示范县。
坚定不移推进生态保护。始终把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作为最大政治责任,全面接入丹江口库区水质安全保障指挥中心,统筹实施盘峪河、鲍家河等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加快推进南河水资源配置、堰河水库等水网联通工程,水质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升。持续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投资近亿元实施工业园区环保提升工程,建设高标准园区雨水收集池和污水处理厂,在20户以上集中居住区建设微动力、无动力污水处理设施,国省控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标准以上。
坚定不移推进绿色转型。围绕“百亿企业、千亿产业”目标,做强以循环经济为主的新能源新材料、以合成生物为主的绿色生态产业体系,加快推进20万吨阴极铜、锂电池梯次回收利用、合成生物二期等重点项目投产达效,预计2027年产值分别达到250亿元、120亿元、100亿元,全县百亿企业总量达到4家。顺应产业结构升级趋势,组建循环产业研究院,申报建立高端酶制剂菌种省级重点研发实验室,加快推进南桂铝业、碳源科技、铜川世茂、辅酶Q10、胶原三肽等延链补链项目,力争2027年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规模。
坚定不移推进“两山”转化。突破性发展黄精、黄酒等绿色农业,研发黄精茶、黄精酒、汽泡黄酒等产品30余款,房县黄酒参加日本大阪世博会、中韩企业对接交流会,签订合作订单近亿元,首批万件房县黄酒已出口日本,房县被评为中国黄酒文化起源地、中国生态黄精名县。大力发展文旅康养产业,积极融入“神武峡”旅游线路,打造“逛西关、泡温泉、喝黄酒、探野人”旅游IP,获评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最快百强县。探索推进500万元林权贷等投融资项目,完成280万元的长峪河生态农业项目经营权拍卖,实现向“林”发力、借“绿”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