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式”平台巧化12年“心结路”
2025/7/7
本报讯 (长江云新闻记者刘飞 陈赟 杜可飞) 一条自费修建、使用12年的环山公路,赔偿纠纷久拖不决。房县直面治理痛点,将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激发的担当,转化为打破部门壁垒、创新治理的实效,着力化解“老大难”。
村民胡发志拿着发黄的修路合同,愁眉不展。2019年采石场因环保问题关停,但他自费百万修建的2.2公里环山路仍在通行。由于涉及国土、交通等多部门,协调不畅、责任不明,老胡争取赔偿金的诉求,拖成了12年的“老大难”。
房县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契机,聚焦“推诿扯皮”顽疾,痛下决心打破部门壁垒,打造了“一站式”解纷平台——县乡综治中心,配套“联合调处”机制。调解专家“嘹亮人”汪承文接手此案,直奔山路现场办公。
房县政法社会综合治理人民调解委员会“嘹亮人”调解工作室负责人汪承文说:“要把账查清楚,到底花了多少钱?花在哪些地方?适当补偿一点。”
依托综治中心平台和“联合调处”机制,涉事部门坐在一起,在“嘹亮人”的专业主持下,基于事实现场协商权责。过去“跑断腿”的流程,在平台机制和务实作风共同作用下高效运转,症结找到了,责任厘清了,解决方案水到渠成。
房县县委政法委副书记陈虎介绍,成立“嘹亮人”调解工作室,组建一个40人的调解专家团队,群众可以在村委会通过视频见到专家库里面的专家。
从“久拖不决”到“高效化解”,转变的是作风,催生的是治理新思路、新办法。房县将学习成果转化为破除形式主义、强化责任担当的行动。建立周一书记接访、首问负责等制度,倒逼干部下沉、协同攻坚,让新机制真正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