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4日

苦虎杖带来“甜日子”

2025/7/4

本报讯 近日,在房县青峰镇杨家院村的药材种植基地,连片的虎杖宛若拔地而起的绿色屏障,3米多高的茎秆顶着椭圆叶片,在风中翻涌成浪。数十名头戴遮阳帽的农户手持小锄灵巧地穿梭其间,弯腰拔除杂草。

“现在精心管护,虎杖才能长出最饱满的根茎。”种植大户段汉波擦拭着额头的汗水说道。这片生机盎然的“绿海”,正承载着乡亲们致富的新期望。

“黄芽杆”点绿成金富农家

虎杖,又名花斑竹、酸筒杆,味微苦、性微寒,其嫩芽可作时蔬,根茎深加工价值可提取白藜芦醇等高附加值成分。经药理学研究证实,白藜芦醇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抗衰老、抗炎症及调节血脂等功效,是高端化妆品的重要原料。在房县,虎杖被当地百姓称作“黄芽杆”。十载光阴流转,当地农民未曾料想,昔日寂寂无名的“黄芽杆”,如今成为带动百姓增收致富的“摇钱树”。

段汉波,正是这场从“草”到“宝”嬗变的亲历者与推动者。2016年,年仅24岁的他捕捉到外地客商高价收购虎杖的信息,抱着尝试的心态承包了100亩闲置土地开始育苗。第二年,他便将种植规模扩大到500亩。

然而,创业之路并不平坦。由于缺乏科学的种植技术,彼时虎杖面临发芽率低、根系弱、产量受限等难题。辛苦劳作一年,收益甚微。

转机,始于科技力量的加持。湖北医药学院、市农科院科研团队的到来,为种植户带来曙光。随着“院士专家工作站”在房县挂牌成立,张勇洪博士带领团队成员深入村落,细致调研虎杖的野生生长环境与习性特征。为帮助当地种植户突破技术瓶颈,团队成员手把手传授选地、育苗、管护技术:根据虎杖喜阴湿、忌积水的特性,精准选择土层深厚、排水通畅的地块;采用科学的集约化育苗方法,成功将发芽率从不足50%大幅提升至85%。

“以前靠经验摸索,现在靠科学技术!”段汉波感慨地说。科技赋能的效果立竿见影,如今他的虎杖亩产量从5吨跃升至7吨,种植规模也扩展至1000亩。依靠虎杖,他不仅成就了自己,更带动周边200余户村民共同种植。在引入植保无人机等现代农业装备后,他经营的虎杖产业年营收突破1000万元大关。

科技赋能破解“成长烦恼”

科技赋能虎杖产业突破性发展,不仅体现在田间地头的精耕细作,更贯穿于深加工环节。

“‘房县虎杖’在2016年荣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后,像段汉波这样的种植大户对科技的重视程度显著提升。”房县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钱尔林介绍,当前该县虎杖种植面积约1万亩,曾经靠零散采挖的山间野植,如今已发展成一条生机勃勃的完整产业链。

位于房县城关镇东城工业园的湖北省三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是驱动虎杖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跃升的关键引擎。这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集科研、生产、销售于一体,已具备年产200吨白藜芦醇的能力。

(下转第2版)

上一条:路网连城乡 发展动能足
下一条:没有了
分享到

© 2017 今日房县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