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和酒业古法焕新生
2025/6/6
本报讯 (秦楚网记者代琳源) 在房县神农架北麓的青峰断裂带旁,北京忠和房县生物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忠和酒业”)的酿造车间内,二十多个巨型不锈钢发酵缸正有节奏地运转着。来自青峰断裂带的深埋自涌冷泉水与房县“三寸雪糯”在智能控温系统中相遇,经传统古法工艺与现代微生物技术的双重催化,琥珀色的黄酒原浆正源源不断地涌出香气——这坛跨越三千年历史的“封疆御酒”,在京堰协作的时代浪潮中,正演绎着传统酿造业的新生传奇。
京堰携手,非遗工艺在这里注入“产业基因”
房县黄酒的故事,最早可追溯至西周时期。周宣王时,房陵使者尹吉甫进贡的白茅黄酒令王室倾倒,遂封为“封疆御酒”,开启了这片土地与黄酒的千年渊源。2013年,房县黄酒酿造技艺入选湖北省级非遗,成为楚文化的重要味觉符号。
2016年,在北京市国资委与十堰市政府的推动下,北京市房山区与房县精准对口协作,忠和酒业落子房县,成立北京忠和房县生物食品有限公司,见证了北京与十堰的交情,更凝聚着两地政府的深厚情谊。
在房县,忠和酒业的智能化工厂如同磁石,吸附着产业链的上下游,不仅带动当地百姓就业,同时增加当地税收。“黄酒酿造原料主要是糯米、小曲和水,房县所处海拔较高,整个地势西高东低,县城所在地四面环山,为盆地地形,具有独特的自然气候和微生物菌群。”作为有着三十多年酿造经验的“全国酿酒行业技术能手”,宋瑞滨对房县的自然禀赋如数家珍:“酿造的水源来自北纬32度神农架北麓青峰断裂带寒武系岩层深处罕见深埋自涌冷泉水,水质晶莹清澈,口感清冽甘甜且富含人体所需微量元素。”
“房县的自然禀赋是黄酒品质的核心。”宋瑞滨补充道,“但更让我感动的是地方政府对人才的重视。作为企业的技术骨干,我不仅享受到了房县的人才补贴政策,还被安排了专属的人才住房。这让我能全身心投入研发,不再为生活琐事分心。”据房县人社局介绍,为吸引高端人才,当地推出“人才安居工程”,对引进的产业领军人才提供购房补贴、租房补贴及定制化住房解决方案,宋瑞滨正是首批受益者之一。
创新破局,构建黄酒文化的“现代表达体系”
长期以来,受制于传统工艺的局限性,房县黄酒长期停留在家庭作坊式生产,微生物繁殖、温度控制不严谨等因素导致生产质量参差不齐,忠和酒业采用可调节式恒温发酵池,可实现“温度高了能降温、温度低了能保温”的“保温杯”式效果,再加入多次研究分析后得到的小曲添加剂量,香甜清爽的黄酒原浆就在这里酿出风味。
除此之外,房县独有的野生辣蓼草、桑叶、甘草粉、杏仁等十几种草本植物制成的独特酒曲,是忠和黄酒不可复制、不可替代的原因之一,也让忠和酒业有了更多创新突破。
面对年轻消费者对低糖、低度、健康化饮品的需求,企业以科研为刃,劈开传统黄酒的单一口感桎梏。宋瑞滨介绍道:“通过联合北京工商大学、湖北工业大学等高校,团队历时三年攻克降糖技术,干型黄酒糖分控制在每升15克,半干型黄酒糖分控制在每升15.1克至40克,酒精度体积比控制在12%,推出干型、半干型、鲜酿气泡系列、忠和洑汁系列、零添加黄酒系列、谷物威士忌等系列,使黄酒兼具清爽口感与佐餐功能,打破黄酒‘甜腻’的刻板印象。”
忠和酒业的品牌突围,是一场文化自信的远征。当央视CCTV-2《第一时间》城市天气预报栏目上,房县“忠和黄酒”的身影面向全国亿万观众全方位呈现时,这个承载着千年黄酒文化的品牌,正以创新为翼,飞向更广阔的天地。
从房山到房县,跨越千里的不仅是南水北调的清渠,更是一曲“兄弟同心”的产业交响:北京的技术赋能,让房县黄酒挣脱了作坊的桎梏;房县的生态馈赠,为京堰协作注入了文化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