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将至 防患于未“燃”
2025/3/31
本报讯 清明节将至,祭祀活动增多。每年清明期间,因上坟焚香、烧纸、燃香烛等原因引起的起火事件时有发生,给森林资源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危害。
为增强全民防火意识,倡导文明祭祀,县消防救援大队相关负责人呼吁全体市民共同筑牢防火安全线,守护绿色家园。
2023年4月2日,城关镇北门河桥头树木起火,当地消防部门接到报警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将火扑灭。经调查,起火原因是有人在路边焚烧火纸祭祀,产生火星引燃周边树木。
县消防救援大队相关负责人介绍,扫墓祭祖、追思先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但由于墓地一般位于野外草树纷杂的位置,因此在祭祖活动中,诸如点蜡烛、焚纸等行为,极易引发火灾。不管是有意为之还是无心之失,引发森林火灾都将被依法追责。
我县一直提倡文明祭扫,形成全面禁止焚烧抛撒丧葬祭奠物品的新风尚,共同推动清明祭祀低碳环保、文明绿色。
近年来,衍生出家庭追思会、网络祭扫、鲜花祭扫、踏青遥祭等文明、节俭、环保、健康的祭祀方式。许多市民采取这种新型祭祀方式代替传统的焚烧火纸等祭奠习俗,同样可以寄托对先人的哀思。
相关部门提醒,希望每位市民都积极行动起来,倡导祭祀新风,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养成文明健康生活习惯,做文明祭扫的倡导者、文明新风的传播者。
清明节如何防范火灾?消防部门提醒,清明祭扫,要严格遵守相关防火规定,尽量避免动用明火,如需焚香、烧纸、点蜡、燃放鞭炮等应到墓区指定地点进行。
如果在山林中,应尽量清理燃烧点周围的枯枝落叶等可燃物,待香火完全熄灭后方可离开,防止火星乱飞引发火灾。
在家中烧香祭祀时,要尽量选择阳台等空气流通好、空间开阔的地点祭拜。最好是把纸钱等放在铁桶中燃烧,既方便清理又可防止引发火灾,长时间离开或晚上睡觉前要确保熄灭香火。
清明假日外出前,请检查家中电源、燃气,清理阳台楼道杂物,维护家庭防火安全。祭扫期间如发现火灾,请拨打火警电话119;发现火灾隐患和消防违法行为,请拨打举报电话12345。(转自十堰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