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基层党组织“两个功能” 筑牢高质量发展坚强战斗堡垒
2025/3/19 作者 ◎ 谢晓鸣
(上接第1版)带动各单位举办培训班2000余场次,开展“科股长大讲堂”1000余场次,有效提升了党员、干部政治理论素养。突出学练结合、学用相长,坚持在“一线练兵”,选派38名年轻干部到乡村振兴、项目建设、信访维稳、招商引资“四个一线”,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和水平。
二、聚焦强基固本,建强战斗堡垒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严密的组织体系是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房县坚持补短板、填空白与提质量、强功能并举,全面加强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切实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发展优势。
(一)持续夯实农村(社区)领域党建。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以强化理论武装提升政治站位、强化基层基础提升组织引领等“十个强化提升”为抓手,大力实施村集体经济三年倍增行动,探索“片区强村党委+联村集体经营公司+农户”强村富民模式,带动近10万群众在家门口增收致富,全县281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15万元以上,12个村突破百万元。落实“三方联动”“双报到双报告”工作机制,全县7000余名党员干部下沉社区,认领服务事项1万余件。深化小区党建+“邻里中心”建设,组织党员和群众骨干,常态化开展关爱“一老一小”志愿服务、健康义诊、文艺汇演等活动,推进区域党建联建,真正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基层的最末端。
(二)巩固深化机关企事业单位领域党建。聚焦建设“政治型、学习型、绿色型、活力型、廉洁型”“五型”机关,扎实推进机关党建规范化、标准化、常态化、制度化建设,从实抓好组织设置、活动阵地、教育管理、工作制度等基础工作,全覆盖开展党的组织生活“巡听旁听”,促进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始终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不动摇,在能发集团、畅顺交建集团等4家国有企业,全面实行董事长、书记“一肩挑”,推动党的建设与企业改革发展同步谋划、同向发力。持续加强学校、医院党建工作,大力实施“双百”“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培育“金(银)种子”教师各100名,医院科股室党员带头人占比超过80%。
(三)着力提升“两企三新”领域党建。深化“开展一次调研、建强一个支部、发展一批党员、指导一次党日活动、讲好一次党课”等“八个一”活动,为全县236家企业选派党建指导员126名,全程提供“保姆式”服务,培育鑫资集团党支部成为十堰市大型非公企业党组织,相关做法得到省委社会工作部肯定推介。按照“政治功能强、组织功能强、服务发展强”标准,建好用好49个“爱新驿站”,为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等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提供暖心服务,深化西关印象商圈党建联席会议制度,不断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
三、聚焦选优培强,锻造过硬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党员队伍必须过硬。”房县通过构建标准化发展体系、多元化培训体系、精细化管理体系,着力锻造一支“政治过硬、作风过硬、能力过硬”的“硬核”党员队伍。
(一)育强乡村“头雁”。持续评选“思想政治素质好、道德品质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双好双强”型村党组织书记,加大从致富能手、大学毕业生等招聘村后备干部力度,确保村干部“源头活水”。深化“一对一”“一对多”导师帮带制,从乡镇班子、镇直单位负责人、“双好双强”型村书记中择优推选1000余名导师,“手把手”帮助新任村干部特别是新任村书记提升抓党建、抓发展、抓治理的能力。研究制定《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七条意见》,建立村干部“基本报酬(两岗十二级)+绩效报酬+集体经济奖励”报酬体系,统一为村干部购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人身意外险,解除村干部后顾之忧,每年拿出3至10个名额定向从优秀村干部中招录(聘)公职人员,进一步畅通村干部上升渠道。
(二)建强党员队伍。严格把好党员入口关,对新发展党员实行“一备三审”(入党积极分子由县级备案,发展对象由县级政审、联审、预审),加大从青年、产业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中发展党员力度,不断优化党员队伍的结构和质量。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办好党员培训示范班、视频全覆盖培训班、党组织书记、党务干部和村“两委”干部培训班等。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在工业园区和20个乡镇建立26个流动党员服务窗口,为流动党员提供就业信息、创业指导和技能培训等“一站式”服务,确保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失”“流而有作为”。
(三)激励发挥作用。以“双十星”“三亮一争”(亮身份、亮岗位职责、亮承诺、争当争创“十星级党员”)为载体,激励党员担当作为,选树先进典型37名,组建党员突击队379支,引领带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参与基层治理、应对突发事件等工作任务中冲锋在前。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融媒体中心等平台,大力宣扬革命英烈、先锋模范等先进典型事迹,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树牢宗旨意识、勇于担当作为。
四、聚焦为民服务,凝聚强大合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必须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房县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密切联系群众。坚持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完善群众参与决策机制,做到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健全完善党员干部下沉机制,推动领导干部做好包村联户工作,机关事业单位常态化包联小区,扎实开展“户户走到”“三访三问”(一访问难、二访问需、三访问策)活动,广泛收集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二)办好民生实事。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聚焦群众身边、房前屋后的实事小事,办好乡村建设“六件事+”,出台鼓励农民、地灾避险搬迁户进城等惠民政策,改造老旧小区3200余户,建成养老服务综合体20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64个,推动各类民生实事落到实处。用好微心愿促共谋、微众筹促共建等“五微五促”工作法,建立民生微实事清单,办好“幸福食堂”“四点半学堂”等好事实事。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高效运行县社情民意中心,让“民呼我为”“接诉即办”成为常态,推动问题和矛盾吸附在基层、化解在源头。
(三)发动群众参与。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健全完善组织发动群众制度机制,确保党的工作覆盖到每一名群众,党的组织延伸到每一个角落,党组织的作用在各领域都得到充分发挥。通过示范带动、政策引导、利益联结等机制,充分激发群众参与乡村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动群众筹资300余万元、投工8300余个、捐物800余件、让地10000余平方米,办成了一批群众可感可知的实事小事,汇聚起推动房县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