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投入见成效 花小钱办大事
2025/1/21
本报讯 (通讯员徐江垚) “村里的洗衣池从设计到施工,都是我们全程参与”“汤峪河村灌溉水渠终于修好了”“自己动手铺好了道路边沟盖板,大家出行更安全”……近日,笔者在化龙堰镇走访调查,村民纷纷点赞共同缔造成果,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我县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试点以来,通过完善“以奖代补”机制,以政府“小资金”撬动社会“大资本”,实现“低投入见成效、花小钱办大事”。
集众之智,“金点子”结出“金果子”
走进化龙堰镇上营村,蜿蜒的柏油路穿村而过,用青砖砌成的花台错落有致,房前屋后干净整洁。该村1组一棵大树下,一个新建的洗衣池前,几位村民洗着衣服、聊着家常。
上营村是全市第二批共同缔造试点村。自试点工作启动以来,该村结合实际、尊重民意,发动村民积极参与美丽家园建设。
“不会是光说不练假把式吧?”“群众真能说了算?”……共同缔造试点工作动员会上,不少村民提出疑问。
为消除村民疑虑,村党支部组织村民代表外出考察,学习好的做法和典型经验,召开群众代表大会选举成立村民理事会,组建“清凉凉”守水护水队、“嘹亮人”矛盾调解队等志愿服务队伍。
村里建什么?怎么建?该村共同缔造工作专班把“决策话筒”交给村民。
“我认为应该建洗衣池”“我提议先建文化广场”……工作专班和理事会成员通过“户户走到”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建立即知即办、个性问题、共性问题“三张清单”。
投票表决时,大多数村民认为应该先建洗衣池,解决妇女洗衣难题。洗衣池建在哪里?怎么建、谁来建?钱从哪儿来?
“我觉得就建在大柳树下,遇到天旱缺水时,上游有水库,能应个急”“我是泥瓦匠,我可以设计图纸”“洗衣池建好后,离我家近,我愿意投工”……村民建议被采纳后,大家积极参与洗衣池建设规划。
村民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政府从“替民做主”到“让民做主”,如今在化龙堰镇,群众事群众议、群众事一起干,基层治理焕发出新活力。
政府搭台,群众从“看戏”到“唱戏”
共同缔造贵在“共同”,也难在“共同”。
“我们投工投劳,砂石料、水泥等材料谁来出?”有村民提出问题。
镇政府积极向县政府争取“以奖代补”政策,共同缔造工作专班组织召开户院会、议事会,协商决定通过“政府以奖代补提供水泥、村委会支持砂石料、村民捐款投工”模式推进项目建设。
短短一周时间,村民捐款3.1万元,30吨水泥及砂石料相继到位。工作专班带领村民对照设计图有序施工,搬砖、拉沙、拌料、打地坪、砌驳岸……仅用5天时间,新建的洗衣池呈现在村民眼前,大家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洗衣池建好后,村民们约定“最后离开的人,负责卫生保洁和设备维护”。为保护生态环境,村委会定期向村民提供无磷洗衣粉。
“用‘以奖代补’的方式引导群众共建洗衣池,共同缔造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下转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