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跨越谱新篇
2021/7/23 作者 ● 马胜江
现代化工业园区
从早期仅有几间手工业作坊,到1995年规模工业总产值53049万元;从新世纪初发展放缓,到“十一五”期间快速增长;从“十三五”期间转型发展,到如今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房县工业经济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实现了历史性飞跃,谱写了一篇篇绚丽的时代华章。
稳中求进强基础
我县作为农业大县,工业经济发展道路曲折。新中国成立前,仅有几间手工业作坊。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基础十分薄弱。1979年,我县利用特色资源,兴建肉联厂、酱园厂、黄酒厂、酿酒厂、农业机械制造厂、皂素厂、制药厂等,大力发展食品加工、化工生产产业。此后,通过发挥毗邻东风汽车公司的区位优势,以及境内丰富的水资源优势,逐步发展汽车配件产业和水电产业,工业总产值大幅增长。1979年至1995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107家发展到185家,工业总产值由1979年的1507万元增加到1995年的53049万元,年均递增26.8%。
从1996年开始,受大环境影响,我县工业投入大幅下降。截至2005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降至22家。尽管如此,我县工业总产值由1996年的53231万元增加到2005年的105028万元,增幅达97%。
“十一五”期间,我县出台《关于加快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决定》《房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等文件,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深化改革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不断加快工业经济战略性调整和升级步伐,形成了八大支柱产业。利用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吸纳境外资金56亿元,兴建了华新水泥(房县)公司、武当金鼎制药、武当动物药业、鑫宝水泥等一大批外向型工业企业。
在此期间,我县工业经济迅速壮大。2010年,我县完成工业总产值50亿元,同比增长51%;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69500万元,同比增长44%;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1781万元,同比增长63%;完成出口额2000万美元,实现税收10793万元,工业税收占全县财政收入的42%以上。
转型升级提质效
从“十二五”到“十三五”,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发展工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用新型工业化思维谋划县域经济发展,大力实施工业“倍增计划”,发展了一批规模企业,培植了一批骨干企业,做大了一批亿元企业,形成了“雁阵式”工业发展格局。2019年度全省县域经济工作考核结果显示,我县监测综合指数在31个三类县市区中排名第十, (下转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