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8日

住上好房子 过上好日子 养成好习惯 形成好风气 房县美丽乡村呈现“新颜值”

2019/10/28

本报讯 (特约记者杜达巍通讯员王超亿) 10月19日,走进军店镇中村村凤凰山易地扶贫搬迁小区,一排排两层小楼整齐排列,一条条干净整洁的水泥路直通家门口。记者走进贫困户赵世珍家中,只见近百平方米的房屋收拾得井井有条,厨房、卫生间内各种电器一应俱全。“以前我家住在大山里,交通、吃水都不方便,如今住上了这么好的小区房,农闲时还可以到村里的药材基地和扶贫车间打工挣钱,日子越过越红火了,真是感谢党的好政策。”赵世珍高兴地说。

近年来,我县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实施易地搬迁、厕所革命,开展 “四好”乡村创建,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遏制陈规陋习,培植人情新风促进文明乡风,全力推进美丽文明乡村建设。

易地搬迁,让群众住上好房子。以“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为目标,探索 “进城进镇、进中心村、进福利院”三大集中安置模式,严守 “建房不举债、面积不超标、建新必拆旧”三条政策红线,依托城镇建设、园区建设、产业培育和生态建设,积极探索完善搬迁安置模式。把进城进镇安置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有效途径,紧密结合 “房十条”,让有意愿有能力的搬迁户向县城、集镇 “大集中”。在交通便利、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中心村,建设较大规模的集中安置小区,落实上楼安置。特殊贫困人口向养老公寓、中心福利院“大集中”。对鳏寡孤独残等特困搬迁对象,采取入住养老公寓或中心福利院集中安置。目前,全县共新建安置小区682个,23049户66897人住上好房子。

发展产业,让群众过上好日子。我县坚持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推进精准扶贫的 “牛鼻子”,找准产业发展与贫困户增收的结合点,大力推广食用菌、黄酒、中药材、山羊、蔬菜、茶叶、魔芋等产业,通过产业带拉动、专业村带动、新机制促动等,不断扩大产业规模,变输血为造血,实现产业扶贫惠及3000户2万余人。着力打造西部果药套种产业扶贫示范带5万亩、西北部神农道地中药材产业扶贫示范带10万亩、东北部食用菌产业扶贫示范带2000万袋、西南部生态旅游 (高山蔬菜)产业扶贫示范带5万亩、窑姚茶叶产业扶贫示范带2万亩、西南部优质烟叶产业扶贫示范带2万亩等。围绕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人人有事干的发展目标,对产业带上的85个重点村,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在原有产业基础上,高标准高起点建设一批产业示范基地。大力培植一批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能人大户。目前,全县已建成特色产业专业村170个。

美化环境,让群众养成好习惯。为推动高质量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我县组织家家户户治脏治乱、改厕改圈。按照统一标准实施危房改造,推进厕所革命。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根据现有道路现状,采取硬化与砂石路相结合方式,实施户院路硬化工程,同步开展庭院绿化美化。推进农村垃圾治理,全县共配备垃圾收集转运车113辆、中转箱1082个、垃圾桶33420个,运营保障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建设无害化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村庄、集镇生产生活污水实现集中收集处理。开展环境卫生整治,以村为单位开展环境卫生大评比,根据评比情况张贴 “最清洁” “清洁” “不清洁”标牌,形成文明卫生好风气。与此同时,在中小学校组织开展 “小手拉大手”乡村家庭环境卫生整治活动,让学生带动家长做好庭院环境卫生,组织包户干部积极开展 “我陪农户洁家园”活动,陪农户做家庭卫生,引导群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移风易俗,让群众形成好风气。县委、县政府积极回应群众关切,高度重视人情歪风治理,把培育人情新风纳入文明创建、乡村治理和精神扶贫范畴,通过德治、法治、自治等措施,倡新风、立新风、促新风,有力遏制巧立名目、愈演愈烈的人情歪风,走出一条极具创意的移风易俗之路,形成全国叫响、群众叫好的人情新风品牌。全面普及 “崇简尚俭、婚事新办、丧事俭办、小事不办”人情新风,推广实施人情新风奖惩措施20条,并转化为村规民约。县、乡、村同步开设人情新风 “红黑榜”,将守规者加入 “红榜”,将违规者打入 “黑名单”。加入 “红榜”的,一律给予激励;打入 “黑名单”的,属党员干部、公职人员的,一律执纪问责,属普通群众的,按照村规民约处理。目前,全县共发布 “红榜”7011人,发布“黑名单”304人,否决文明乡镇2个、文明单位4个、文明村21个、十星级文明家庭987户。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守初心 担使命 找差距 抓落实 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分享到

© 2017 今日房县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