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03日

西关老街挖出道光年间重修黄香祠碑

2017/11/3

碑文《重修碑记》拓片(刘斌 摄)

本报讯 (通讯员余策星) 近日,我县西关街棚户区改造施工时,在中西关住户刘继续危旧房拆除中,发现一块道光年间重修黄香祠的大石碑。

据现场工作人员戢运红介绍,10月27日8时40分,他听到一名施工人员喊:“挖出了一块大石碑。”施工人员把碑翻过来后,发现上面刻有文字。随后,县文物等部门现场到收集资料,将石碑运走,暂放于房县博物馆。

石碑尾部五分之一残损,所载碑文《重修碑记》清晰可辨,主要记述了重修黄香祠的缘由及捐修者名单。据碑文,碑为道光十八年(公元1821年)由郧阳府主持重修黄香祠时所立。

据房县博物馆馆长刘斌介绍,这是房县出土的第三块香祠碑,也是所立年代最早的一块,其余两块根据其碑文记载,分别立于光绪五年和光绪十九年。

黄香是东汉时期官员,最高官至吏部尚书。其生命历程有两大亮点青史留名:一是,他9岁时,母亲去世,他事父极孝,夏天扇凉枕席、冬天温暖被褥后,才让父亲安睡。《三字经》中“香九龄,能温席”和《二十四孝》中“扇枕温衾”的典故,就由此而来。二是黄香才干超群,此次出土的石碑《重修碑记》中即称,黄香“文章、政事卓荦不群,天子尊为有道,天下叹为无双”。

孔子说:“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即尊敬长辈、友爱兄弟,是做人的根本。黄香也因其品行,被收录进儿童启蒙读物宋朝的《三字经》和元代的《二十四孝》一书中,作为人子楷模,一直为人们所推崇。房县西关老街上原黄香祠的大门上,就有一幅对联:做官为民千秋颂,为子尽孝万代传。

宋《舆地纪胜》卷86、清《郧阳府志·卷一》等记载,黄香卒于房县,墓葬在房县。也有文字(如北宋《太平寰宇记》)记载,黄香就是房县人。但黄香到底是哪里人、墓葬何处,一直众说纷纭,也因年代久远,史料有限,终无定论。

上世纪70年代,房县东城门门楼上嵌有一块明嘉靖十六年由朝廷命名授予的“忠孝名邦”的石刻匾额。据称,“忠”指西周太师尹吉甫精忠报国的事迹(西周太师尹吉甫是房陵人),“孝”即指汉代孝子贤臣黄香孝敬父母、爱民勤政的故事。

据了解,除了三块黄香祠碑,房县现还保存有汉黄孝子墓残碑一通及黄香祠石构件雕刻作品“皇恩旌表”一件。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房县2017年度享受稳定岗位补贴企业公示
分享到

© 2017 今日房县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