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7月21日

接地气 聚人气 扶志气——记省发改委调研员、军店镇中村村第一书记宋秀柏

2017/7/21

● 记者高书文 通讯员刘智宝

军店镇中村村的巨变发生在这一年八个月。产业“空壳村”有了药、果、羊、蜂、光伏产业,“脏乱差”的村容如今一步一景,成为竹房城镇带上的美丽乡村示范点,不愿回乡的外出务工者们开始向往回家过年,乡风民风也潜移默化,变得文明、积极、健康。

大家形容中村村的变化是“看得见巨变,富得了百姓,留得住乡愁,扶得起民志”。

驻村第一书记、省发改委调研员宋秀柏说:“当物质和精神双富足的时候,农村,就变成让人向往的乡村。”

兴建产业,致富百姓

中村村辖18个村民小组,845户3450人,国土面积12平方公里,耕地3456亩,2015年建档立卡贫困户272户857人。村里无产业,少劳力,是名副其实的大村,贫困村。

51岁的宋秀柏任第一书记后迅速搞清中村贫困的症结:对“土里刨金”没信心,不敢投入,认为外出打工来钱快,很多村民不愿回乡。

“我看村里处处是宝,关键是创造条件把劳动力吸引回来。”宋秀柏结合当地自然资源禀赋,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帮助村里重点发展核桃、魔芋、药材、综合养殖四大产业,致力于群众脱贫致富能行稳致远。

一年多下来,荒山开出了十几公里的产业路,4000亩的药材基地、2000亩的核桃基地成型,山羊、土鸡、蜜蜂养殖大户效益初显,183千瓦的光伏电站并网发电,每年可给村集体带来20万元的收入,以路入股的产业路每年有10万元的分红,产业发展每年可带动127户贫困户近200人就近务工。他还引导中村成立了各产业合作社,组织种养技术培训班,将发展能力弱的贫困户捆绑至合作社,在产业发展上对其保障兜底。

美丽乡村,留住乡愁

平均每周,都有人一波人来中村参观、学习、研讨。中村已经成为竹房城镇带上一个耀眼的扶贫和乡村建设示范点。

从新旧对比图可以看出村庄的巨变:复古、田园的花坛,繁花盛开的院子,取代了路旁林立的猪圈、旱厕;平坦的水泥路取代了泥泞的泥巴路,并延伸到家家户户家门口;村舍之间宽敞的集体空地,改造成了10个文体广场;墙头、屋脊、路转角,每家每户每一处,都因势利导得到修葺改善,整洁美观而与环境融为一体,一步一景,美不胜收。

整村改造是大工程,截至目前,花费了1000多万元。资金和各种项目支持由宋秀柏多方力争而来。村子建设没有请设计公司,每一处都也是宋秀柏与工作队员及村“两委”班子,一步步走,一点点想,因地制宜设计出来的。所遵循的原则是,“把农村建得像农村。”

然而一开始的工作并不顺利。农民安土重迁,谁都不愿意让人动自家房屋,即使原居住环境脏、乱、差。宋秀柏与村干部想办法先做了四家示范户,再挨家挨户做工作,最终才让改造工程整村推进。

“你让他看到什么是美了,他才知道美,进而追求美。”宋秀柏笑着说,现在,乡村改造接近尾声,再听不见村民的抵触声,只有还没动工的人家要他们加快进程的催促声。

留得住乡愁,才聚得住人气,地方发展才有生气。当地乡贤陈传宇说,“村子变化天翻地覆,几年都不愿意回家过年的人,都说今年要回来看看。”而很多外来人,总说“如果农村都这样,我也宁愿住农村”。

扶起志气,增内动力

扶贫除了物质上帮扶,更重要的是精神扶贫,通过文化熏陶、思想引导和典型示范等,培养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改变贫困户中等、靠、要的不良思想,增加其脱贫致富的内动力。

去年12月,宋秀柏组织中村村举办了40年来第一场文艺演出。以此为契机,中村村组建起20来人的群众文艺分会。 (下转第2版)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吉甫南路工程建设项目扎实推进
分享到

© 2017 今日房县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