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大力开展产业扶贫“春种春补”行动
2017/5/3
本报讯 (通讯员陈竹 别金成) 日前,白鹤镇孙家湾村委会院内人头躜动,由镇政府统一从市场主体采购的猪崽在这里现场发放,24户贫困户如愿领到了猪崽和饲料,并与合作社签订了认购协议。
与此同时,大木厂镇十余家种养合作社包装的五谷贵妃鸡、野生蜂蜜、羊肚菌、油牡丹特色农产品,亮相十堰市“精准扶贫,农餐对接”展览会,以此为平台与市区一些餐饮企业进行对接合作。
从依托市场主体供应种苗,到强化干部责任跟踪帮扶,再到积极开拓市场找销路,在脱贫攻坚“春季攻势”中,我县各地各部门紧扣产业扶贫这个关键环节,因地制宜、各显神通,为房陵大地增添了浓浓春意。
产业发展是脱贫攻坚的关键,在年初召开2017年精准扶贫誓师大会上,县委、县政府提出要坚持不懈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来抓,全县上下思想统一、行动积极。截至目前,全县已向20个乡镇预拨产业扶贫到户扶持资金1920.4万元,以实物或订单的形式向贫困户发放“四子”(苗子、种子、崽子、单子),一季度各乡镇“四子”发放已落实6793户18673人,验收兑现“四子”资金753.6万元。共向1273户贫困户发放小额扶贫贷款7192.7万元。田间少闲月,今春人更忙,当下,以“春种春补大落实”为内容之一的全县脱贫攻坚“春季攻势”全面推进。
突出市场主体带动,强化利益联结是今年产业扶贫的最大特色,各乡镇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每个乡镇必须引进1-2家龙头企业,每个村必须组建2个以上专业合作社”要求,积极引进培育市场主体,广泛组织发动村两委干部领办专业合作社,通过“干给农民看、引导农民干、带着农民赚”,与广大贫困户建立了更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今年以来,全县新引进市场主体129个,参与产业扶贫的市场主体达579个,有市场主体带动的村达到263个。
老产业有新内涵,新产业有新气象。各乡镇在推进产业扶贫中思路不断拓宽、举措不断创新:青峰镇围绕三条沟谋划了食用菌、烟叶和畜禽养殖三个产业片区,基本形成了一条沟一个特色,具有了一定的规模;门古寺镇在巩固提升药材、山羊产业的基础上,今年又与嘉禾粮油签订合同新发展1000亩糯稻基地;化龙堰镇积极推进黑猪养殖小区建设,又新引进一家市场主体建设油葵基地;城关、红塔启动规划了樱桃产业发展,今年已经栽种了3万多株;尹吉甫镇引进两家外地企业,建设1000亩的蕲艾基地;军店镇今年新引进5家市场主体,总量达到了28家;上龛乡已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18家,入社农户达到800多户。
与此同时,大木厂镇十余家种养合作社包装的五谷贵妃鸡、野生蜂蜜、羊肚菌、油牡丹特色农产品,亮相十堰市“精准扶贫,农餐对接”展览会,以此为平台与市区一些餐饮企业进行对接合作。
从依托市场主体供应种苗,到强化干部责任跟踪帮扶,再到积极开拓市场找销路,在脱贫攻坚“春季攻势”中,我县各地各部门紧扣产业扶贫这个关键环节,因地制宜、各显神通,为房陵大地增添了浓浓春意。
产业发展是脱贫攻坚的关键,在年初召开2017年精准扶贫誓师大会上,县委、县政府提出要坚持不懈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来抓,全县上下思想统一、行动积极。截至目前,全县已向20个乡镇预拨产业扶贫到户扶持资金1920.4万元,以实物或订单的形式向贫困户发放“四子”(苗子、种子、崽子、单子),一季度各乡镇“四子”发放已落实6793户18673人,验收兑现“四子”资金753.6万元。共向1273户贫困户发放小额扶贫贷款7192.7万元。田间少闲月,今春人更忙,当下,以“春种春补大落实”为内容之一的全县脱贫攻坚“春季攻势”全面推进。
突出市场主体带动,强化利益联结是今年产业扶贫的最大特色,各乡镇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每个乡镇必须引进1-2家龙头企业,每个村必须组建2个以上专业合作社”要求,积极引进培育市场主体,广泛组织发动村两委干部领办专业合作社,通过“干给农民看、引导农民干、带着农民赚”,与广大贫困户建立了更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今年以来,全县新引进市场主体129个,参与产业扶贫的市场主体达579个,有市场主体带动的村达到263个。
老产业有新内涵,新产业有新气象。各乡镇在推进产业扶贫中思路不断拓宽、举措不断创新:青峰镇围绕三条沟谋划了食用菌、烟叶和畜禽养殖三个产业片区,基本形成了一条沟一个特色,具有了一定的规模;门古寺镇在巩固提升药材、山羊产业的基础上,今年又与嘉禾粮油签订合同新发展1000亩糯稻基地;化龙堰镇积极推进黑猪养殖小区建设,又新引进一家市场主体建设油葵基地;城关、红塔启动规划了樱桃产业发展,今年已经栽种了3万多株;尹吉甫镇引进两家外地企业,建设1000亩的蕲艾基地;军店镇今年新引进5家市场主体,总量达到了28家;上龛乡已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18家,入社农户达到800多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