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蓝 地绿 水清 城美 房县打造城市生态氧吧
2016/5/20
本报讯 (特约记者张启龙通讯员高旭) 眼下,走进县城,到处呈现出一派天蓝、地绿、水清、城美的美好景象。这块深山里的生态福地,已成为全省一流的城市生态氧吧。去年空气质量达国家二级标准以上天数348天,空气质量等环境指数跨入全省第一方阵,水质达到国家I类或Ⅱ类标准。
据了解,为治理城市生态环境,打造生态氧吧,我县先后投入资金8.5亿元,大力推进“老城添绿”、“新城植绿”、“显山透绿”、“河道满绿”工程,着力优化城市绿地布局。
目前,我县已完成县城滨河大道、诗经大道等6条主次干道补植增绿,栽种红叶石楠、桂花等树种5000余棵,更换观赏性草皮4800平方米;建设半岛湾音乐公园、黄香广场等公共休闲区域,兴建灌木绿篱6400平方米,栽植花草2400平方米;对县汽车站、唐城路等重要地段进行改造和绿化,建设绿篱80平方米。
同时,我县加大对近郊荒山荒坡的绿化力度,对城关、军店、青峰、土城、窑淮5个高速公路出口匝道沿线绿化进行提档升级。绿化高速公路沿线115公里、国省道沿线270公里,共栽植桂花、银杏、石楠、大叶女贞等绿化苗木16.5万棵,面积达2450亩,初步形成了“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绿化格局和较为完备的生态防护体系。
2000年2月以来,我县将建设生态河流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保留河道两岸的行洪滩地,维持原有湿地生态环境,修建堆石坝、曲线坝、蘑菇坝、跌水坝等生态拦河坝,既错落有致,又生态自然。在河势平缓、人口集中的地段设置亲水平台和亲水台阶,在河道栽植与周边环境相适宜的水生植物,打造绿化景观长廊,成为集观光、娱乐、休闲为一体的人水和谐生态景点。 同时,我县加强水环境治理,目前已完成整治“五小”污染企业18家,对新入驻的企业要求首先建立污水处理系统。规划投资6836万元,启动10个工业污染治理项目。向生活污水宣战,投入3.2亿元,在县城建设日处理6万吨生活污水的处理厂一座,在沿河两岸设置垃圾箱500个,严厉打击向河道倾倒垃圾行为。经过多年连续治理,我县完成河流综合治理44公里,建设人工湖17个,蓄水量800万立方米,将房县生态河流打造成为湖北省乃至全国山区县中小河流生态示范工程,直接受益人口近20万人。
良好的生态环境形成强大的磁场,吸引客商到房县投资兴业,助推房县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文化旅游业蓬勃发展。如今,我县生态文化旅游景点年接待游客逾350万人次,年实现旅游收入18亿元;生物医药、农产品加工、食品饮料等生态产业年产值超过20亿元。
据了解,为治理城市生态环境,打造生态氧吧,我县先后投入资金8.5亿元,大力推进“老城添绿”、“新城植绿”、“显山透绿”、“河道满绿”工程,着力优化城市绿地布局。
目前,我县已完成县城滨河大道、诗经大道等6条主次干道补植增绿,栽种红叶石楠、桂花等树种5000余棵,更换观赏性草皮4800平方米;建设半岛湾音乐公园、黄香广场等公共休闲区域,兴建灌木绿篱6400平方米,栽植花草2400平方米;对县汽车站、唐城路等重要地段进行改造和绿化,建设绿篱80平方米。
同时,我县加大对近郊荒山荒坡的绿化力度,对城关、军店、青峰、土城、窑淮5个高速公路出口匝道沿线绿化进行提档升级。绿化高速公路沿线115公里、国省道沿线270公里,共栽植桂花、银杏、石楠、大叶女贞等绿化苗木16.5万棵,面积达2450亩,初步形成了“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绿化格局和较为完备的生态防护体系。
2000年2月以来,我县将建设生态河流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保留河道两岸的行洪滩地,维持原有湿地生态环境,修建堆石坝、曲线坝、蘑菇坝、跌水坝等生态拦河坝,既错落有致,又生态自然。在河势平缓、人口集中的地段设置亲水平台和亲水台阶,在河道栽植与周边环境相适宜的水生植物,打造绿化景观长廊,成为集观光、娱乐、休闲为一体的人水和谐生态景点。 同时,我县加强水环境治理,目前已完成整治“五小”污染企业18家,对新入驻的企业要求首先建立污水处理系统。规划投资6836万元,启动10个工业污染治理项目。向生活污水宣战,投入3.2亿元,在县城建设日处理6万吨生活污水的处理厂一座,在沿河两岸设置垃圾箱500个,严厉打击向河道倾倒垃圾行为。经过多年连续治理,我县完成河流综合治理44公里,建设人工湖17个,蓄水量800万立方米,将房县生态河流打造成为湖北省乃至全国山区县中小河流生态示范工程,直接受益人口近20万人。
良好的生态环境形成强大的磁场,吸引客商到房县投资兴业,助推房县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文化旅游业蓬勃发展。如今,我县生态文化旅游景点年接待游客逾350万人次,年实现旅游收入18亿元;生物医药、农产品加工、食品饮料等生态产业年产值超过2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