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4月06日

代大明带领群众致富故事②一双补丁鞋,踏出新天地

2016/4/6

● 《十堰日报》记者彭飞 特约记者李启东 况建斌

“老代走了,只留下两本民情日记和几双破烂的解放鞋!”每每想起一起生活了30多年的丈夫,代大明的妻子洪盛秀总是泪流满面。老代走了,这几件珍贵的遗物成了洪盛秀心灵的寄托。
翻开代大明的民情日记,2014年1月4日这一天,代大明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最对不起的是老婆和孩子,我关心家里的事儿太少了!”“每天都想他,忍不住地想!”泣不成声的洪盛秀捧着代大明的民情日记本久久不愿放下,“感觉老代没有走,一直还在我身边。”
2013年9月4日,央视新闻频道“走基层·寻找最美村官”栏目报道代大明事迹时,用了一组补丁鞋的特写镜头,记者印象深刻。在采访洪盛秀时,记者提起这个镜头,却牵出了另一个感人故事。一同前来的尹吉甫镇沈家湾村村民郭千奎说,代书记穿着满是补丁的解放鞋,为沈家湾村发展踏出了一片新天地。
2012年,在代大明数十年的努力下,沈家湾修通了20多公里通村路,村里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然而,通行条件改善了的沈家湾依然像一个与外界隔离的“孤岛”:村里很少有固定电话,不通宽带,手机信号非常弱,很多地方根本没信号。
“要么跑到少有的几户装了固定电话的村民家里,要么拿着手机跑半里路到山坡上打,一遇到刮风信号经常中断。”回忆起以前打电话的艰难,3组村民葛家友直摇头。
村里的信息出不去,外面的信息进不来。通信不畅是最大的落后。“外面的通信基站信号覆盖不了沈家湾,我就自己建基站!”代大明急得直跺脚。他穿着多年来最爱穿的解放鞋,每天往返几家通信公司,反映情况、汇报想法,一次不行,两次,一天不行,两天……
“不行!实在是不行!专门为一个村建一座通信基站,其一没有这个先例,其二你们村山高坡陡,难度实在太大!”起初,几家通信公司都说不通,而最后中国移动房县分公司 (以下简称房县移动公司)的负责人被说服了。“我从来没见过这么能缠的村书记,为了村上的事,天天来找我们!”房县移动公司基站建设负责人王喜军说,“为了村上建基站,他可以说是磨破了嘴皮子,也磨破了鞋底子!是老代的精神感动了我们!”
2012年2月,沈家湾村与房县移动公司协商达成一致:房县移动公司同意在沈家湾村投资130万元,建一座移动基站。但前提是只负责信号塔建设、安装及维护,沙、石、钢筋及设备运输费用、人力由村里想办法解决。
“只要答应为沈家湾建基站,所有的困难都不是事儿!”当年3月,代大明克服村里年轻人大部分外出打工、劳力不足等困难,带领一帮留守村民,挑砂石、抬木料、运设备,干得劲头十足。
基站选址在五六百米高的寨垭子山上,车只能开到山脚下,通往山尖的400多米根本没有路,仅徒手往返就非常困难,而动辄上百斤的设备只能靠肩挑背驮。“我是书记,我带头干!”代大明一咬牙,挑起一担砂石就往山上爬。
村民们后来才知道,当时的代大明已有很严重的胃病,钻心的疼痛时常让他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实在难忍时,他悄悄嚼几片止痛药。工期最关键的时候,病情发展到靠成倍地嚼止痛药才能继续干活。儿子代敏担心父亲的身体,农忙时节专程回家帮忙,看到父亲为建基站拼命干活,他也拿起扁担加入到建设队伍中。
“爸爸总是挑得最重,走在队伍最前面。渴了捧一口山泉水,饿了啃一口自带的干粮,仿佛有使不完的劲儿。”提起当年修基站的事,代敏眼圈红红的,“那段时间,一双新解放鞋穿很快就磨烂了。每天晚上回家,他总跟我妈说,把我的鞋补补,再补补!”
整整5个月,代大明穿烂了4双解放鞋,带领村民硬生生走出一条通往山顶的路,建起了一座村里发展迫切需要的通信基站。稳定的通信信号不仅辐射沈家湾全村,而且让襄阳市保康县寺坪镇李家湾村150户农户受益。通信基站建好了,而在代大明谋划的沈家湾村脱贫致富蓝图中,让村里通上光纤网络才是更大的目标……
夕阳下,已被纳入村干部人选的郭千奎,抬头凝视着几十米高的信号塔眼含热泪:“代书记,您放心吧,村里争取的20兆光纤项目已有眉目,您未完成的心愿我们一定帮您实现!”

上一条:“扶贫频道”好戏连台——城关镇脱贫攻坚纪略
下一条:没有了
分享到

© 2017 今日房县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