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7月18日

专访上龛乡、九道乡、沙河乡党委书记

2015/7/20

找准定位抓产业 千方百计惠民生
——访上龛乡党委书记陈晓东

2015年上半年,上龛乡以“产业富乡、药材名乡、生态立乡、实干兴乡”为立足点,以“三官巡村”和“双十星”创建为抓手,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突破。
一、找准定位抓产业。我们按照“短期烟叶,长期药材,核桃、蜂蜜、干果、磨芋为替补”的定位,抓好产业发展。烟叶产业实现种植面积6030亩,可完成产量1.5万担,预计销售产值1900万元。中药材建成1000亩药材种植连片示范基地1个,10万株以上的梭椤树、10万株红豆杉育苗基地各1个,发展药材面积6000亩。核桃产业新栽植1000亩,累计新建核桃基地6900亩,总面积7800亩,建成白玉、荆竹两个“核桃千亩村”。蜂蜜、干果、魔芋等替补产业正有序发展。
二、千方百计惠民生。我们多渠道筹措资金,解决困扰民生的“十大难题”。一是解决“行路难”。全乡硬化村级公路11公里,维修灾后公路18公里,实施安保工程23公里,新建双龙候车亭7个。二是解决“吃水难”。新修集镇水厂,购置管道5万余米,实现全乡安全饮水全覆盖。三是解决“就医难”。新建3个、改造1个村级卫生室,卫生院门诊楼已经批复立项。四是解决“上学难”。新建的中心小学教师周转房、白玉小学顺利投入使用,初中工程正在实施;中心幼儿园项目即将批复立项。五是解决 “通讯难”。新建电信、移动基站6个,新接通互联网2个村;双龙、荆竹两村电信基站项已开工建设,建成后可实现全乡通讯信号全覆盖;智慧房县光网信息化示范乡镇项目已经启动。六是解决 “看电视难”。新发展有线电视用户70户,累计发展用户260余户。七是解决“过河难”。投资170余万元,新修板涵桥、漫水桥9座。八是解决 “用电难”。升级改造供电台区12个。九是解决环保难。新建环保人工湿地、垃圾填埋场各1个;购置垃圾清运等设备;集镇污水雨水管网系统工程铺设完成。十是完成全乡重点部位视频监控系统和网格化管理平台建设。
三、因户制宜抓扶贫。我们对全乡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实施分类管理,因户施策,围绕“三个一批”思路抓好扶贫工作,力争今年9月实现第一批脱贫。一是勤劳致富脱贫一批。对有脱贫基础的贫困户,通过扶持技术、免费发放肥料、种子、蜂箱等方式,促使有一两个特色产业的农户率先脱贫致富。二是对口帮扶脱贫一批。县、乡两级工作队共结对帮扶贫困户123户,整合多方力量,加大交通、用电、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三是五保低保兜底一批。对五保户和无劳动能力、无法扶持的特困户纳入低保,采取保障式扶贫。
四、倾心服务推项目。一是服务湖北农锦公司发展党参50亩,桂花育苗15亩,红豆杉育苗10万株,已移植4万株。位于乡集镇7层综合办公大楼与1500平方米综合加工厂房预计今年10月底竣工投入使用。二是服务总投资1.75亿元的范家垭水库建设,大坝填筑已达到806米高程,钢筋混凝土止水面板工程已完工,发电机房正在加紧建设,水库电站主体工程基本完成。三是服务总投资1.1亿元的湖溪电站建设,1#、2#、3#隧洞贯通,4#隧洞余500M,正紧张施工中;压力管制作基础处理完毕,设备安装正在进行;输电线路可在7月初完成,电站预计9月底前运行投产。
五、全力以赴保稳定。一是建立乡领导干部结对帮扶范家垭水库移民长效机制,累计为93户移民投入帮扶资金15.2万元,办理低保、户口迁转、房屋过户手续等实事170余件;二是加大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及时化解工程建设中拖欠农民工工资以及占地等矛盾纠纷。

特色产业富乡民 民生改善促和谐
——访九道乡党委书记马云超

2015年,九道乡党委、政府扎实推进“发展特色产业、妥善安置移民、加快交通建设、持续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五顶重点工作,基本实现“双过半”工作目标。
一、上半年工作回顾
1、抢抓机遇、发展产业
今年以来,乡党委、政府坚持以“稳定发展烟叶,引导发展药材核桃,培植产业大户”为思路,全力推进特色产业发展。截至目前,全乡已落实烟叶面积11500亩,种植核桃2500亩,发展以贡术、黄连、川乌为主的药材2500亩,培植以药材、山羊、袋料食用菌、大鲵繁育、牲猪、肉牛为主的种养大户44户,户平收入达5万元以上;新建义渡坪土豆粉加工厂、瓦房坪葛粉加工厂、神农鼎种养殖业专业合作社3家。
2、争取项目、改善交通
一是打通硬化鸡鸣口至大九湖经济断途路1.7公里,新修瓦房坪村洞水坪村组路9.5公里、响应沟村村组路5公里、龙王凸断途路1.5公里、九道梁村村组路4公里;二是村村通客车工程加紧实施,卸甲坪-塘坊-响应沟段全长15公里的路面扩宽工程预计7月底结束。三是两河口至九道梁10.4公里库区主干道全面贯通,两河口轮渡、客船正常运转。
3、改善环境、稳定移民
严格落实兑现移民补偿政策,强化后续跟踪服务,确保移民稳定。一是针对征占用移民林地、土地等个案补偿足额兑现到位。二是完成第二期832个移民后扶政策的审核、公示、上报工作。三是投资150万元对关坪、义渡2个集中安置小区实施了硬化、亮化工程,对分散安置移民的水、电、路配套到位。
4、改造农网、保障供电
一是理顺了供电体制。供电工作全部移交给县供电公司接管。二是争取农网改造投资。争取县供电公司农改资金650万元,对8个台区及低压线路实施改造。目前已累计投入农改资金3300万元,改造台区41个,改造10KV线路140公里。
5、落实政策、改善民生
一是建设中心福利院。投资300万元,占地2000平米的乡中心福利院建设预计8月份可开工建设,年内主体竣工。二是严格落实救助政策。通过专班逐户核查,农村低保家庭由原来702户调减到185户。三是整治农村环境。投资51万元,新建生活垃圾中转站,添置垃圾清运设施。四是全面开展精准扶贫。乡党委、政府落实精准扶贫对象895户2096人。
6、严明纪律、改进作风
一是以“三官”巡村工作为载体,扎实开展干部进村入户了解社情民意,宣传惠农政策,排查整改安全隐患,摸排化解矛盾纠纷,解决群众实际困难活动。二是扎实开展“三严三实”教育和“双十星”争创活动。三是全面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乡党委积极支持纪委从严查处群众反映干部违反八项规定、财经纪律、惠农政策等方面的违规违纪行为,上半年查处村干部违纪问题 5起,整改9个村违规使用烟叶返还资金13.8万元,有效地规范了干部廉洁勤政行为。
二、下半年工作安排
1、确保主要经济指标稳中有升。2、确保农业特色产业提质增效。3、力促阴峪河二期工程尽早投产、老渡口电站前期报批手续全部到位。4、化解移民搬迁遗留矛盾隐患。5、加快保关坪大桥、乡中心福利院、6个台区及低压线路改造、两河口码头等重点项目建设。6、开展农村土地档案清理工作。7、认真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确保2015年521个扶贫对象全部脱贫。8、全面加强以落实两项责任为主体的党建工作。9、全面深化“三严三实”教育和双十星争创活动。10、扎实开展以“三官巡村”为载体的社会创新管理工作。

实施产业立乡战略 竭力夯实民生基础
——访沙河乡党委书记戢运斌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关怀下,在县直单位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我乡除了认真完成各项常规工作外,还突出重点抓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八大产业”,实施“产业立乡”战略,发挥“山高、水好、林茂”的自然资源优势,通过采取出台优惠政策、强化示范引导、提供技术服务、吸引回乡创业、大力招商引资等措施发展食用菌、烟叶、山羊、冷水红、生态养殖等特色产业。目前,全乡特色产业发展风头正劲。全乡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示范园区6个,注册成立种养合作社7家,共流转土地5000亩,林地3万亩,涌现出了特色产业种养户800余户。发展食用菌600万袋(根),烟叶2300亩、山羊4.5万只、冷水红500亩、菜芜黑猪200头、利木赞肉牛50头、梅花鹿97只。特色产业不仅成了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而且即将成为我乡的品牌名片。
二、竭力基础设施建设。
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改善民生、改变面貌的主抓手,今年重点抓好了五个方面的建设:一是集镇建设。在投入25万元进行集镇和2个村庄规划编制的基础上,投入65万元栽植7.8公分红叶石楠300多棵,15公分桂花10棵,并配套建设了花池和草皮,今年4月份被市政府评为“全市村庄规划建设先进乡镇”;二是重点村建设。抢抓一个扶贫重点村和一个老区重点村机遇,新建小区2个,硬化食用菌基地和乡内循环路8公里,新修水渠1500米,浆砌河堤2000米;三是国土项目建设。争取资金300万在芦家坪、竹园村实施了土地整理项目,硬化道路3公里,新修机耕路10公里,水渠2000米,塘堰2个,整地1500亩。争取土地增减挂钩计划225亩;四是交通建设。全力服务榔沙路,从未因补偿和协调不到位出现阻工现象。投入70余万元,对18公里的“沙观路”、17公里的火光至芦家坪村村通道路进行了全面除险加固、边沟处理和建错车台。全乡15公里的通村公路全面开工,已完成4公里;四是美丽乡村建设。投资40余万元,对白沙河、沙河店2个村的5个小区实施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和环境美化工程;五是民生项目建设。投入60余万元在火光、鹰咀石、朱家坪、芦家坪、沙河店新建村级福利院5座,可安置五保36名;投资150万元的乡卫生院住院大楼和投资35万元的朱家坪村安全饮水工程即将完工。
三、合力夯实党建基础。
在抓党建过程中,坚持“纪组宣工青妇武装一起上。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没有了
分享到

© 2017 今日房县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