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白鹤镇、野人谷镇、窑淮镇党委书记
2015/7/20
发展特色产业 打造城郊经济强镇
——访白鹤镇党委书记段永立
白鹤镇作为城郊乡镇,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以生态保护为使命,积极探索城乡一体化发展。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截至目前,白鹤镇工业生产总值已突破4.8亿元;财政收入突破48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5091元 ;招商引资完成28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已完成3.37亿元,各项目标任务实现过半,社会大局稳定,计划生育符合政策生育率达87%以上。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呈现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积极探索和培植,特色产业蓬勃发展。一方面对原有的传统产业科学规划、提档升级。同时通过积极探索,培植引进新兴产业。发展东浪胭脂米基地,今年1月东浪村与湖北中青农业公司签订千亩胭脂米项目合同,土地平整完成,现已播种胭脂米秧苗480亩;发展核桃基地,3月份新种500亩,赤岩、长龙等村老核桃基地长势良好,目前全镇已达3400亩,成功与北京依柯瑞德签约;发展蔬菜基地,今年新增1100亩,在赤岩新发展设施蔬菜50亩,同时完善了配套建设,逐步建成了以长龙、赤岩村为核心的商品菜城市供应示范基地;食用菌产业采用椴木与袋料并重,新发展食用菌180万袋,总量达到190万袋,发展椴木食用菌10万架;山羊饲养量已达57000只,新发展大鲵52000尾。在黄杨、东浪村发展中药材1500亩,其中订单600亩。
二、坚持规划和治理相结合,生态环境不断美化。围绕我镇区位优势和发展特色,深入调研,制定了全镇20年远景规划。聘请专业技术人员高质量完成了孙家湾、石堰河、长龙三个村片区规划,对白鹤等9个村做了村庄规划,伏溪村做了集镇规划,实现规划和建设对接。
我镇在深入开展“五城联创”活动中,在谷竹高速沿线和坟头植树达10万余株,对乱搭乱建、挖河取沙、开山取石、违规建房等进行了集中治理。孙家湾、石堰河、长龙、伏溪等村配备了20名专职保洁员和垃圾清运车;在人口居住密集区放置垃圾箱30个,垃圾桶近200个,坚持每天打扫每天清运,环境明显改善。
三、强力推进项目投入建设,以改善改善民生赢得民心。堰河、黄杨、孙家湾、石堰河村安全饮水项目已动工建设,预计可解决1万余人安全饮水问题;集镇新区16户样板房已竣工,水电配套设施已完成,小区二期建设将逐步推进;集镇中心幼儿园主体工程已完工;新建白鹤、三树村2个标准化卫生室,相继投入使用。
四、强化干群教育管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上半年,深入组织开展了严明政治纪律、严守政纪规矩专题培训会,通过开展“六个专项整治”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进一步规范了干部工作纪律,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通过干部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带动群众提高认识,规范言行,全镇民风明显好转,白鹤作为城郊乡镇,落地项目多,虽然面临着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的艰巨任务,但今年以来未发生重大刑事案件,敏感时期实现了赴省进京“零上访”目标。
今后我镇将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意识、由我负责的自觉行动、舍我其谁的无畏气概,紧紧团结全镇干部和群众,为全面完成年初既定目标任务、为实现全面经济社会发展而努力奋斗。
着力打造全国最美生态旅游名镇
——访野人谷镇党委书记王玲
2015上半年野人谷镇按照“工业显特色、农业创品牌、旅游育精品、社会构和谐”的工作思路,较好地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的各项任务目标,社会事业发展成效显著。完成财政收入400万元;完成工业总产值1.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8%;完成招商引资任务300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亿元;实现旅游门票收入326万元,旅游经济总收入达1980万元,比2014年同期分别增长19%和26.7%,实现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双过半”。
一、农业经济持续发展,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特色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一是烟叶产业稳步发展。全面完成3500亩优质烟叶的种植任务,预计可实现产值800万元,实现税收176万元;二是大鲵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全镇共有8家大鲵养殖大户,带动大鲵养殖户已达600户,繁育基地达到10个,大鲵养殖总量达到10万尾,能繁亲本4万尾以上;三是高山蔬菜产业发展不断壮大。以三座庵村为中心,春夏播面积达6800亩,实现销售收入950万元;四是中药材和特色种植后劲十足。完成春夏播3500亩,实现经济收入1600万元;五是核桃产业不断发展。全镇新增面积2000亩;六是山羊等畜牧产业稳中求进。全镇山羊饲养量达到4万只。
二、大力挖掘旅游资源,旅游产业蓄势勃发
上半年,我镇举全镇之力,做好旅游资源的挖掘、筹备和开展多种形式推介的活动。一是岩屋沟景区开发项目稳步推进。规划面积13平方公里,其中第一期建设用地200亩。拟建设停车场、游客接待中心、游步道。第二期建设三条旅游观光索道。项目总投资为3亿元。截至目前,已做好游步道基础建设4公里,建设音乐厅、回音壁等3个特色景点,已投资1000万元。二是挂榜岩景区开发项目进展迅速。投资3000万元游客接待中心建设已完成,可同时容纳100人就餐和住宿,6栋木屋群正在建设中。三是神农农耕文化博物馆开发项目。项目占地59亩,长790米,总投资1.2亿元,分两期建设。目前,已投资1800余万元,主体工程第四层已完工。四是大力开展农家乐提档升级项目工作。结合扶贫重点村项目对我镇的农家乐进行提档升级。目前已投资122万元对6户农家乐在整体外观、内部功能、场所建设等进行了高标准升级改造。
三、认真落实惠民政策,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1、建档立卡工作已顺利完成。2、积极协调各工作队和贫困户一一对接工作。3、大力推进精准扶贫村重点项目工作。
四、心系贫困弱势群体,实施帮扶温暖工程
1、投入100多万元对镇、村福利院进行修缮。2、深入全镇18个村组了解和解决困难户的住房和生活困难问题。3、分别对全镇18个村的留守家庭进行走访慰问。4、关注移民,化解矛盾和问题。
五、积极开展“四创”活动,建设最美旅游名镇
1、大力开展“最美乡村、最美农户、最美企业和最美单位”的创建活动,结合精神文明创建、十星级党组织和十星级党员评比等活动,进一步提高农户的文明意识。2、不断加大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力度,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
六、认真落实县委精神,党建工作全面加强
1、扎实开展“严明政治纪律、严守政治规矩”、“三严三实”专题教育。2、严格落实党建责任,促进党建工作新常态。3、基层组织建设有序推进,深入开展“双十星”争创活动。4、狠抓作风建设,严格执行干部管理制度。
下半年,我镇将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工作要求,坚定工作思路,再接再厉,为建设全国最美生态旅游名镇而努力奋斗。
实施“四镇”战略 着力打造城乡一体化示范镇
——访窑淮镇党委书记宋爽
2015年,窑淮镇坚持“生态立镇、产业兴镇、商贸活镇、平安稳镇”战略不动摇,进一步做好“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基层基础、党建加强”四篇文章。上半年镇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招商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全部实现了“双过半”目标。
一、以两个片区建设为抓手,全镇经济水平持续提升。
一是三岔片区启动1.5公里以堤带路和景观桥工程建设;片区主干道修建生态停车场6个;栽植鸢尾、黄花菜、月季绿化带8000平方米;继续协助完成民居改造工作;完成片区一期建设任务。
二是集镇片区完成综合改造和小区配套设施建设,铺设人行道1.2万平米;改造排洪、排污管道2公里;小区建成步行街6条8000平方米,集镇功能明显提升。
三是围绕“三万”活动,对里乐城、三岔、窑场三个村村级路进行安保工程建设,实现14个村通村客车全覆盖,积极服务谷竹高速公路后续遗留问题解决、346国道配套设施建设,全镇交通设施全面提升。
四是先后与河北墨子融资公司、十堰神农武当科技园接洽签约,拟在我镇发展油菜、神州草种植项目和生态旅游休闲项目。
二、以产业发展和精准扶贫为抓手,民生工作持续改善。
今年以来,先后在铺沟、三岔、西沟、淮水四个村新发展无性系茶叶基地500亩,在三岔,窑场、西沟村改造茶园100亩,同时,通过积极服务龙头企业,扶持、引导合作社抱团发展,从销售、生产、加工环节做大茶叶产业,销售春茶1.5万斤,销售收入过千万元。
以三岔片区建设为重点,积极引导发展生态观光旅游,进一步延长产业链,出台政策引导,带动农户发展农家乐、家庭旅馆、特色种植、养殖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全镇贫困户建档立卡1600户,2015年计划脱贫350户。
三、以“三官”巡村工作为抓手 以“三官”巡村为抓手,把关系全镇工作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的计生、综治、建房管理、低保评审等工作有机结合。截至目前,计生工作各项指标逐步提升,计生率达85%;大局稳定,刑事、治安案件与上年同期呈下降趋势;农村建房实行土地、城建、镇、村干部“四方“到场方可允许建房;低保按标施保工作申报顺利完成,共确认对象525户,1465人。
四、以党建和制度建设为抓手,党员队伍和干部作风建设进一步加强。
切实落实好“两个责任”,做到党风廉政建设,建立镇纪委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重点领导,重点部门,重点领域的“再监督”,扎实开展镇纪委、驻村领导、村两委、民主议事小组四位一体的党务、村务公开推进工作;以“十星”争创活动为抓手,建设干部、党员两大队伍,全镇共有22个党组织,392名党员积极开展了“十星”争创活动;以建协会组织和“十星级文明户”争创活动为抓手,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教育、引导、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