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1月15日

政府工作报告——2013年1月13日在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2013/1/15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2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我们战胜了特大洪涝灾害,迎来了秦巴山片区脱贫攻坚、建设“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的重大机遇。一年来,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紧紧依靠全县人民,以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为主题,以项目建设为主线,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旅游立县、农业稳县、项目兴县”战略,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高举“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旗帜,克难奋进,真抓实干,圆满地完成了县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综合实力不断增强。预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51.3亿元,同比增长13.2%。财政收入4.55亿元,增长30%;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33亿元,增长30.4%。固定资产投资92亿元,增长37.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7亿元,增长16.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91元,增长14.9%。农民人均纯收入4500元,增长13.5%。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3.8%。各项经济指标保持了两位数以上增长,位居十堰各县市区前列。
——工业经济逆境突破。投入工业调度资金8700万元,帮助企业担保贷款1亿元,金融机构新增企业贷款6亿元,出让工业用地470亩,切实解决了企业资金、用地等难题,推动了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完成工业总产值102亿元,增长39%。新增三鑫生物、居安福商砼等规模企业9家、达到54家,完成增加值12.6亿元,增长30.2%。翔宇木业等3家企业跨入亿元企业行列,总数达到13家。恒达纺织紧密纺纱生产能力达到8万锭。金鼎制药通过GMP认证。兆丰电子、久澳化工建成投产。汽车平衡悬架一期即将完工。精细磷化产业园、生物质发电等项目建设快速推进。东城工业园总产值突破10亿元;西城工业园进驻企业13家;北城工业园启动建设。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以壮大特色产业为重点,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农业总产值31.9亿元,增长11.1%。粮油总产分别达到14.3万吨、1.7万吨。核桃、中药材总面积分别达到44万亩、16万亩,耳菇、蔬菜、茶叶、烟叶总产分别达到1.2万吨、17万吨、820吨、6654吨,山羊饲养量达81.2万只。新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65家。 (下转2、3版)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品牌达41个,“神农贡米”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我县荣获“全国食用菌产业化建设示范县”。转移劳动力14.2万人,创收17.3亿元,被确定为“全省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植树造林6万亩。建设高产田1.2万亩,改造低丘岗地2万亩。除险加固水库9座,修复塘堰1620口,新增灌溉面积4.5万亩。整治农村河道4公里、中小河流12.5公里。治理水土流失1664公顷。建成中小型沼气工程14处、沼气池4000口。
——第三产业生机勃勃。大力实施“旅游立县”战略,着力培育市场主体,第三产业日益壮大。接待游客22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1.4亿元,分别增长88.7%和107.6%。观音洞晋升为国家4A级景区,野人谷省级地质公园开园,老温泉改造完工并投入运营,滨湖酒店主体完工,半岛湾、维也纳酒店快速推进。发展星级农家乐28家。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27家、各类市场主体5010户。中百仓储入驻房县。出口创汇5500万美元,利用外资460万美元。兑现“家电下乡”补贴3650万元、农机购置补贴900万元,农村超市、农资放心店累计达到546家。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79.5亿元、34.1亿元,比年初分别增加14.5亿元、7.3亿元。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俱乐部成功组建。实现保费总收入9260万元。归集住房公积金4600万元。通信、邮政、烟草、盐业、石化等服务业健康发展。
——城乡面貌大为改观。以“城市管理年”为抓手,大力实施提档升级工程,城乡环境明显改善。全年投入资金2.1亿元,延伸房陵大道5000米,改造人行道3500米、供水管网4362米;迎宾大道综合整治基本完成;三道河音乐喷泉、迎宾公园投入使用;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基本完工;南部新城、诗经文化广场等项目快速推进。诗经大道、城关至军店一级路路基完成,改造县乡公路45公里,新修通村水泥路158公里。十房、谷竹高速公路有序推进。城镇带建设全年投资12亿元,实施“一建三改”2000户,改造特色民居1520户,新建示范小区3个、集镇广场4座、新型社区10个。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扎实有效,创建红塔七河、化龙古城等省级生态文明村5个,野人谷镇成为国家级生态文明镇。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完成“校安工程”83个,新(改)建校舍5.4万平方米、生活用房2万平方米,消除D级危房4.7万平方米;高考本科上线率65.3%,综合考评全市第二。新妇幼保健院、卫生信息中心投入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现乡村全覆盖。“2012中国(房县)诗经文化旅游节”成功举办,《山风》等房县民歌唱响全国。3D数字影院投入使用,新增有线电视用户4120户。符合政策生育率85.2%,出生人口性别比106.8。申报省级以上科技项目14项、专利109项、科技成果5项。国防动员、人防地震、民族宗教、妇女儿童、档案史志、科协文联、外事侨务、机关事务、机要保密等各项事业都有新的发展。
——民生保障扎实有效。始终把更多的精力和财力向民生倾斜,财政用于民生领域的支出达到6.1亿元,增长27.5%。征收五大保险费2亿元,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失业人员失业保险金发放率100%。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报销比率提高。城乡低保、五保新标准全面落实,孤寡、贫病、伤残等困难群体有效救助,80岁以上高龄补贴兑现到位。发放各类保障救助资金9867万元。开展就业培训4886人次,开发公益性岗位980个,新增城镇就业3513人,安置就业困难人员101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帮助异地务工人员追回赔偿金680万元。扶贫搬迁、移民搬迁755户3536人,扶贫开发、移民后扶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5万人。改造棚户区700户,建设公租房400套。殡仪馆主体工程完工。
——政府实事全面完成。新建城区停车场3个、城市公厕2个;兴建安全饮水工程30处;改造农村危房2612户;硬化背街小巷泥巴路1万平方米;城区主干道改造完成;建成农家书屋40家、全民健身工程27处、文化广场5个、社区文化中心10处;120急救指挥中心、二级精神卫生中心启动建设;天明小学扩建、军店小学迁建征地拆迁完成。
——政府效能持续提升。坚持把“为民、务实、高效、廉洁”作为政府行政的标准,切实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政府公信力、执行力、创新力不断提高。办理人大、政协建议提案278件,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达100%。行政审批(服务)制度“三集中三到位”全面推行,办结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事项3.2万件。《财政资金管理办法》有效落实,审计监督、行政监察作用充分发挥,财经秩序、行政行为进一步规范。“六五”普法深入推进,全民法律意识普遍增强。信访工作扎实有力,确保了党的十八大、省党代会等敏感时期赴省进京零非访。安全生产责任制得到落实,气象服务、地质灾害预测水平提高,应急管理体系逐步完善,食品药品、质量、物价等市场监管扎实有效。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在应对挑战中凝聚力量,在破解难题中加快发展,政府工作取得了一定突破:一是勇挑重担,敢于担当,解决了一批事关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以人为本开展“禁麻”工作,集中收购麻木车2063辆,交通秩序明显改善;依法依规推进南山治理,矿山管理得到规范;动真碰硬整治“两违”,依法拆除违规建筑1万余平方米。二是顺应市场规律,推进改革创新,激发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活力。实施担保中心公司化改造,深化水务体制改革,加快农业系统、文化系统改制,成立城市规划委员会,重组城投公司,部门职能得到强化,行政效率进一步提升。三是坚持项目引领,全力招商引资,积蓄了赶超跨越的强大后劲。对上争取项目180个,到位资金12亿元;招商引进项目115个,到位资金22亿元,中国500强九州通集团、华新水泥集团,民营500强稻花香集团及义乌湖北商会、北京暖山集团等知名企业投资我县。四是致力民生改善,加强公共服务,建立健全了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稳步实施,各项惠民政策全面落实;众志成城抗击“8·5”特大洪涝灾害,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在较短时间得到恢复,倒房户在入冬前全部搬入新居,取得了抗灾救灾全面胜利。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及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同心同德、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并通过你们向全县人民和所有关心、支持、参与房县建设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成绩令人鼓舞,但前进道路上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经济总量依然偏小,主导产业规模不大,项目支撑缺乏后劲;土地、电力、资金等瓶颈制约仍未完全打破;城市规划比较滞后,管理水平有待提高;财政增支减收因素较多,保民生、保稳定的压力加大;少数干部的观念、能力、作风尚需进一步改进。对此,我们务必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不辜负全县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二、2013年工作安排
2013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我们既面临国内经济增长下行和物价上涨等诸多不利因素,又有许多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党的十八大召开,为我们指明了发展方向;中央继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我们提供了政策保障;中、省将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向边远、农村、贫困地区倾斜,为我们提供了项目支持;国家继续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秦巴山片区扶贫开发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省、市快速推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鄂渝陕豫毗邻地区中心城市和竹房城镇带建设,我县“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建设正

上一条:房县第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胜利闭幕
下一条:没有了
分享到

© 2017 今日房县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