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6月13日

深山中一朵永不凋谢的梅花

2012/6/12 作者 康中霞

14年来,她悉心照顾重病卧床的丈夫,用真诚感动身边的每一个人。她用大爱托起一个温暖而幸福的家。熟悉她的人都说,她是——

今年50岁的党家梅,是中坝乡计生服务站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多年来,她悉心照料卧病在床的丈夫邓荃基,不离不弃,用大爱撑起了一个温暖而幸福的家。面对苦难,她常说:“只要邓荃基能活着,让我时常能看着他,我流泪也是幸福的。”
一场变故 她的家庭陷入困境
党家梅的丈夫邓荃基,原是当地供销社的一名职工,夫妻两人均有稳定的收入,日子过得虽不算富裕,却也幸福充实。1998年,由于企业实行体制改革,邓荃基下岗了,公公因为肺结核病去世,留下年迈的婆婆。考虑到婆婆体弱多病,加之双眼视力下降,行动不便,党家梅主动提出让婆婆搬到自己家中一起生活。
屋漏偏逢连阴雨。没多久,丈夫邓荃基被检查出患有骨髓炎,每每疼痛难忍,他都想一死了之。党家梅东拼西凑好不容易借到9000多元钱,将丈夫送到县人民医院治疗。但这种病需长期治疗,每年的治疗费高达数万元,丈夫只好出院回家休养。
丈夫一病就是七八年,党家梅一个人微薄的工资除支付丈夫的医药费外所剩无几,日子常常过得捉襟见肘。逢年过节看着别人大包小包地往回买东西,党家梅一家3口却只能就着萝卜土豆当下饭菜。
有一年春节前夕,家家户户沉浸在欢乐喜庆的氛围中,党家梅家里却冷冷清清。看着瘦弱的女儿和刚刚出院、面色蜡黄的丈夫,党家梅摸摸口袋,一狠心去街上买了半公斤猪肉。回家后,她细细切好肉丝,煮了一盆汤。很久没吃肉的女儿闻到肉香,高兴得一边拍手一边围着锅打转。看着女儿开心的样子,党家梅流泪了。她把煮好的肉汤盛了两份,一份给丈夫,一份给女儿,自己则端了一碗清汤有滋有味地喝起来。尽管日子过得清苦, 但党家梅仍咬紧牙关,坚强地撑起这个苦难的家。
一种信念 她变得坚强无比
党家梅多年来悉心照料患病丈夫,本以为一切都会有所好转,却不想两年前丈夫又患上类风湿性关节炎,女儿又正好高中毕业要筹集上大学的费用,巨大的经济压力对这个家庭犹如雪上加霜,亲戚朋友都为党家梅捏了一把汗,怕她撑不过去。
为了不耽误孩子上学,党家梅求遍亲戚朋友借钱,但借来的钱对女儿上大学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有好心人告诉她,贫困家庭子女上大学可以申请助学贷款。党家梅到当地政府部门求助,当地政府按照程序为她女儿办理了贷款,这才解决了她家的燃眉之急。
患病后的丈夫脾气非常不好,每天晚上被病痛折磨得睡不着觉的时候,他对党家梅抱怨说:“老天为什么这样折磨我,让我生不如死啊……”党家梅强忍着心酸,安慰丈夫说:“你别这样,我正在设法给你找专业的医生,你的病一定会治好的,你要坚强起来……”经过党家梅多年的悉心照料,现在,丈夫的病已有所好转,生活基本能自理,心情较之以前也好多了。每次别人来探望他夸他面色红润,他都会对人说:“多亏家梅对我的照顾,这辈子我拖累了她,如果还有下辈子,我一定会补偿她。”
一种责任 她工作生活两不误
家里的琐事虽多,但党家梅从来没有耽误过工作。为了家庭、工作两不误,她和丈夫搬到单位安排的住房里,这样在工作之余,她好就近照顾丈夫。
在工作上,党家梅态度认真,任劳任怨,中坝乡计生服务质量显著提高,党家梅本人也多次被县有关部门授予“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为了让她安心工作,当地政府多次去她家里走访慰问,并通过各种渠道提供资金帮扶,为她缓解经济压力,党家梅说,只有好好工作才能对得起这么多年帮助我度过一个有一个难关的组织和好心人。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已婚女士谈婚论嫁 假借结婚“生财有道”
分享到

© 2017 今日房县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