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跨越发展 建设幸福房县 ——解读县委书记沈明云在中国共产党房县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1/12/5 作者
过去五年,中共房县县委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密地团结和带领全县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抢前争先,锐意进取,认真实施十二次党代会所确定的发展战略,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开创了全县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和党的建设新局面。11月20日,房县县委书记沈明云在中共房县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科学发展,进位赶超,为在更高起点上建设新房县实现新跨越而努力奋斗》,用“七个转变”对县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全县工作取得的主要成就进行了简要回顾。
一、过去五年取得的显著成就
1、经济发展
关键词:最显著的变化是,经济发展由“小步快跑”向“蓄势起跳”转变,跨越发展的能量有效聚集。
报告指出,预计201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42亿元、财政总收入3.2亿元,分别是2006年的2.6倍、3.2倍,分别是2006年的2.6倍、3.2倍,14项主要经济指标全部翻番,县域经济综合排名位居全市前列,获得国家、省、市20多项荣誉。工业主导地位更加突出,形成了汽配、纺织、医药、建材等六大支柱产业,亿元企业达到10家,规模企业达到45家,十堰南部工业基地初见成效。现代农业发展迈上新台阶,粮食生产保持稳定,绿色农业发展成效明显,初步建成全省知名的耳菇之乡、皇酒之乡、优质烤烟核心基地、地道中药材主产地、核桃大县和山羊大县,荣获“全国造林绿化模范县”、“全省三农工作先进县”。第三产业加快发展,建成了寿康、鑫城、商贸城等一批商业实体,开发了盛世唐城、风雅水岸、人和路等一批高档商业区,建成了霖泓大酒店、锦江之星等一批星级宾馆,现代服务业日益繁荣。
2、项目招商
关键词:最难得的变化是,项目招商由“见商就招”向“招大引强”转变,跨越发展的后劲不断增强。
坚持实施“项目兴县”战略,牢固树立“抓发展必须抓项目,抓项目重在抓招商”的理念,紧盯知名企业、知名品牌,累计争取引进项目804个,总投资127亿元。一批知名企业相继落户,先后有康师傅集团、润田公司、华新水泥、奇瑞集团、隆中制药、省圈投公司等知名企业来房投资。一批重点项目顺利竣工,武神路、一级路、柳树垭隧道等项目建成通车,三里坪水电站、干法水泥、兴祥皇酒、润田矿泉水等项目建成投产。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泰山庙工业园区、雅德农用车、武当金鼎制药等一批重大项目快速推进,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为跨越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3、交通建设
关键词:最突出的变化是,公路交通由“国道省道”向“便捷高速”转变,跨越发展的优势逐步形成。
公路交通建设实现大突破,大交通的格局正在形成,群众出行难、货物运输难的问题将彻底解决。十房、谷竹两条高速公路正在全力推进,十宜、房康铁路已列入议事日程。累计投资16亿元,打通了柳树垭、寿桃山等隧道,高标准建成了武神生态旅游路、杜阳路,并获得了国家交通部验收组的充分肯定,修建改造了青中路、板白路、车中路等,提档升级县乡公路417公里,硬化村级路1700公里,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目标,形成了高速便捷的交通网络,构筑了跨越发展的新优势。
4、文化旅游
关键词:最深远的变化是,文化旅游由 “深山独奏”向 “唱响炒热”转变,跨越发展的活力日益显现。
抢抓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 “三区三线”建设机遇,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累计接待游客37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8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5%、62%。旅游景区提档升级,野人谷、野人洞双双晋升为4A级旅游景区,观音洞晋升为3A级旅游景区,五台山林场晋升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柳树垭林场晋升为省级森林公园,南潭生态文化旅游村、青峰封神洞、榔口宝堂寺、关刀坝漂流等景点陆续开发,野人谷镇杜川村被授予 “湖北旅游名村”,房县被授予 “湖北旅游强县”。旅游链条不断延伸,建成旅游饭店32家、农家乐200余家,开发压缩黑木耳、神农药枕等旅游产品20多项。深入挖掘以诗经文化为主题的房陵文化,成立了诗经文化研究会,举办了声势浩大的 “一会一节”,开展了诗经文化 “进校园、进机关、进社区”活动,组织了 “十大孝子”、 “十大慈母”、 “十佳文明青少年”评选活动,出版了房陵文化系列丛书,诗经民歌登上了2011年湖北春晚,正在向2012年央视春晚冲刺,专题片 《诗经溯源》即将在央视《探索与发现》栏目播出, “诗祖故里,魅力房县”品牌已经打响。
5、城乡面貌
关键词:最直观的变化是,城乡面貌由 “二元差别”向 “城乡一体”转变,跨越发展的空间更为广阔。
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城区面积由12平方公里扩大到15平方公里,城镇人口由13万增长到17万,城镇化率由25%提高到40%。城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西河二期工程、三道河、马栏河、盘峪河综合治理全面推进,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三海水厂投入使用。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实施城区绿化、净化、美化、亮化工程,获得 “省级文明县城”、 “省级园林城市”荣誉称号。新农村建设、竹房城镇带建设全面实施,建成了一批环境优美的中心集镇,建设了一批典雅别致的新型小区,改建了一批特色房陵民居,兴建了一批美观大方的文化广场,配套了一批方便适用的基础设施,4个乡撤乡建镇,乡镇办公环境得到了全面改善,110指挥中心和13个乡镇派出所的新建任务全面完成,新建村委会193个,大多数群众住上了整洁房、走上了平坦路、喝上了干净水、用上了清洁灶和卫生厕,环境优美、乡风文明的农村新貌正在形成。土城镇被授予 “省级文明乡镇”,门古寺镇狮子岩村、化龙堰镇古城村、白鹤镇长龙村被授予 “省级文明村”,大木厂镇五谷庙村、土城镇穿山村等6个村被授予 “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6、社会事业
关键词:最可喜的变化是,社会事业由 “发展不均”向 “和谐共享”转变,跨越发展的基础更加牢固。
科学发展成为共识,劳动保障、人口计生、科教文卫体、广播电视等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富有成效。实施了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农村危房改造等工程;完成校安工程项目72个,建成大木厂、七河等绿色示范初中6所,整体迁建小学3所,高标准建设东城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县一中省级示范高中挂牌,县二中、青峰初中等4所学校被授予 “湖北省绿色学校”称号,7万余名学生享受 “两免一补”政策;新建乡镇文化站19所,农家书屋300余家,文化资源共享体系逐步健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稳步推进,县医院外科大楼、中医院住院大楼投入使用,妇幼保健院转址新建,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覆盖率达100%,人口与计划生育服务质量全面提升,被授予 “全省优质服务县”;有线电视覆盖率达91%,城区数字电视实现整体转换;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离退休人员养老金100%发放,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连续四年增资,实现了住有所居、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信访、综治工作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获得 “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 “全省平安县”等荣誉称号。
7、党的建设
关键词:最深刻的变化是,党的建设由“常规推进”向“创新驱动”转变,跨越发展的保障更加有力。
深入开展了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及“五个基本”建设活动,探索推行了“一会两票”民主管理机制、农村党员积分管理和“三定三考三挂钩”管理制度,设置“三型”农村党支部100多个,改选新建基层党支部200多个,村干部待遇逐年提高,村主职干部养老保险制度全面落实,村党支部干事创业的热情空前高涨,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明显增强,被授予“全省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单位”称号。探索建立了组宣纪联合旁听制,成为全省理论宣传的一个品牌。在全市率先推行了纪检监察机构综合派出制改革,扎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十个全覆盖”,营造了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获得了“全省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先进集体”称号。牢牢把握新闻舆论导向,营造了干事创业的舆论氛围。认真落实老干部待遇,尊老爱幼的氛围全面形成。大力支持人大、政协履行自身职能,充分发挥工、青、妇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做好统战、人民武装、老干部、党校、科协、残联等工作,形成了齐心协力促发展、团结拼搏干事业的大好局面。
二、过去五年积累的四大经验
【内容提要】五年的成就来之不易,五年的经验弥足珍贵。五年的成就,为房县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房县实现科学发展、进位赶超、快速崛起,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经验一:思想引领发展
【解析】思路决定出路。思路清方能正道行。五年来,房县始终坚持工作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开拓性相统一,在深化对县情认识的基础上,围绕 “经济总量翻番,工业主体凸现,产业特色鲜明,社会和谐平安”的总体目标,始终坚持走工业强县、旅游立县、农业稳县、项目兴县之路不动摇,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实践证明,思路打开了,房县的发展气魄更大了,站位更高了,步伐也更快了。
经验二:善谋成就事业
【解析】善谋者方能行远。五年来,房县县委始终站在全局的高度,围绕中心谋重点,集中精力抓大事,大力实施“大项目、大招商、大旅游、大交通”,先后开展了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百日攻坚”活动,引进了一批大企业,实施了一批大项目,带动了经济大发展。事实证明,只有聚焦关键、高效突破,才能带动全局,赢得主动。
经验三:实干铸就成功。
【解析】事在人为,业靠人兴。五年来,房县县委始终把勇于担当、真抓实干作为推动发展的着力点,通过开展以“责任年”、“落实年”、“比拼年”、“治庸问责”为主题的作风建设活动,营造了敢抓落实、狠抓落实、善抓落实的工作氛围。只要县委、县政府下定决心,党员干部都能敢于担当,一抓到底。
经验四:团结凝聚力量
【解析】团结出战斗力、出凝聚力、出号召力。五年来,房县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