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特色 统筹谋划 科学推进(竹房城镇带房县片区精彩开篇)
2011/8/30 作者 ● 周天明 李先江 徐香娟
房县城关镇核心区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红塔镇经济区建设全面展开,军店镇集镇建设日新月异,化龙堰镇新型社区建设全面推进,窑淮镇新农村建设红红火火......时下,竹房城镇带房县片区建设如火如荼。县委、县政府抢抓竹房城镇带建设机遇,突出特色,统筹谋划,科学推进,初步建成了以沿省道线为轴线的集镇体系,覆盖区域内所有村落的交通体系,比较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比较健全的市场体系和功能相对齐备的社会管理体系,形成了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一线串珠,打造区域经济亮点。规划建设中的竹房城镇带房县片区,西起窑淮镇界山村,东至城关镇桃园村,全长47公里。涵盖城关、军店、窑淮等乡镇94个行政村 (社区)、665个村民小组。305省道和建设中的谷竹高速公路一线串珠,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区域面积865.4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17%;城镇居民7.2万户,占全县总户数的42.4%;人口24.4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49.9%;区域经济占全县经济总量的86.6%。从今年年初开始,房县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大投入扶持、下重手推进城镇带建设,城镇带正成为房县经济发展的亮点、社会和谐的亮点、产业优势凸显的亮点、文明新村建设的亮点。
两翼齐飞,凸显城乡互融特色。大力建设窑淮镇界山至城关镇桃园新农村建设示范带、沿河生态景观旅游休闲带和红塔、城关经济开发区,推进特色产业和社会事业同步发展。依托本地 “药、羊、菌、果、茶”传统优势产业,规划建设10万亩茶叶基地、100万亩中药材基地、100万亩核桃基地、100万亩耳菇基地。配套建成一批中药、食品加工亿元企业和以星级酒店、星级景点、商贸物流为重点的服务企业。力争5年建成全省山羊大县、山区工业强县和全国核桃大县、旅游名县。按照 “环河发展、重心西移、山水同城”的定位,兴建一批典雅别致的宜居小区。在城区和集镇建设一批大气靓丽的文化广场、优雅舒适的生态公园、别有情趣的艺术长廊。把沿305省道乡镇打造成生态农业区、花园工业区、观光休闲区。力争到2015年,区域内总人口达到32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4%,其中城镇人口26万人,城镇化率达81.25%;区域GDP达到65亿元,财政收入达到1.9亿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7681元,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城乡互融的奋斗目标。
三轮驱动 ,实现速度质量双赢。一是投资拉动。县委、县政府与县国土资源局、环保局、水利水电局、交通运输局等18个部门签订争取项目资金责任书,定期督促项目单位主要领导赴省、市争取项目资金。从2011年起,每年捆绑项目资金2亿元,吸纳社会资金5亿元,安排财政预算资金1000万元,全部用于扶持城镇带建设。通过项目捆绑、资金统筹、以奖代补等调控手段,重点扶持军店、化龙堰、窑淮等乡镇26个中心村民居改造、村庄环境整治和三个集镇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二是试点带动。培植典型,做样板工程,为城镇带建设提供标准模式。在民居改造上,先让党员干部带头,每村建一套样板房,定型推广。在村委会 (社区)建设上,推行 “两厅三室五中心”服务功能模式,启动建设军店镇双柏村、化龙堰镇古城村、窑淮镇界山村等20个村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管理有序,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样板工程建设。三是激励推动。严格按照年初分解下达的建设目标,对乡镇、村、帮建工作队实行量化考核,强力督办,定期通报,形成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
千帆竞发,抢占经济发展高地。在竹房城镇带建设过程中,县委、县政府动员全体力量,运用一切要素,打响了一场抢占经济发展制高点的攻坚战。 打造房陵民居。在继承和发展房县传统建筑风格的基础上,突出“生态、人文、和谐”特点,大力推广“青瓦、白墙、红架、坡面、木窗”房陵民居建筑模式。目前,已改造民居4027户,改造楼房2045户。整治村庄环境。以集镇基础设施配套和村庄环境整治为重点,大力开展集镇提档升级、农田水利建设、农村公路硬化、 “一建三改”等工程。通过开展 “村庄环境集中整治突击月”活动,完成门前猪栏厕所转移新建891户,拆除乱搭乱建653处,硬化庭院道路4046户,硬化村组路140公里,硬化晒场12万平方米,新建垃圾池327处,栽植庭院风景树3万株,清理各类不规范广告589处,从根本上解决了片区脏、乱、差问题。发展特色产业。按照工业园区化、农业特色化、旅游精品化发展思路,城镇带已建成核桃基地12万亩、中药材基地8.2万亩、茶叶基地3.4万亩,发展食用菌1320万袋,养殖山羊40万只,种植糯稻5万亩,带动了武当药业、恒达纺织、太子贡皇酒、聚达食品、神农饮片等一批龙头企业满负荷运行。扩大集镇规模。军店镇已完成沿河商住小区、上茅坪小区建设规划,启动了双柏小区、军店街小区建设;化龙堰镇古城小区全面竣工,窑淮镇中心集镇建设稳步有序推进,三个乡镇已完成集镇房屋改造376户、杆线转移163处、集镇道路黑色化5公里,新建下水道13公里,铺设人行道10万平方米,兴建集镇供水工程5处,兴修水利工程31处。建设新型社区。按照“两厅三室五中心”建设模式,全面提档升级305省道沿线94个社区 (村委会)。现已启动窑淮镇界山、陈家铺、淮水,化龙堰镇古城、长望,军店镇上茅坪,红塔高碑、塘溪,城关花宝、晓阳等18个社区建设。修复山水生态。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小流域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已完成荒山造林2万亩、退耕还林2500亩、低产林改造7000亩、石漠化治理2000亩、封山育林25万亩、园林绿化1500亩。推广普及清洁能源,建设沼气池4111口,安装太阳能4212台,免费为群众发放环保节能汽化炉2500多套。创新长效管理机制。大力推行体制改革和管理创新,在土地、财政、户口、村干部管理、建设融资、社会保障等方面,实行城乡一体化政策。窑淮镇与竹山圣水茶场建立了租赁型合作经营模式,军店镇与神农饮片公司建立了入股型合作经营模式,化龙堰镇与县农机公司建立了补贴型土地流转经营模式,均收到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果。在创新村级干部职业化管理上,实行村干部民主公推公选,推行职级工资制和绩效考核制,稳定了干部队伍,激发了干部工作热情。
竹房城镇带房县片区城乡一体化建设,让房县试点村村民过上了幸福生活:产业发展带动了农民经济收入大幅增长,民居改造让一批群众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别墅式楼房,村庄环境整治让百姓生活环境全面改善,新型社区建设让村民有了主张民权、申张诉求、看书读报、文化娱乐、学习提高的平台,“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和谐”的房县城乡一体化试验区、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的宏伟目标正一步步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