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5月10日

解放思想 顺势而为 借机发力 提速进位 发展,在跨越中突破——房县抢抓机遇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2010/6/1 作者

近年来,房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一统三分”和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战略,抓机遇促发展,抓作风促落实,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速度快、质效好、后劲足的良好态势。2009年,全县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4.5%、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3.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0.7%、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同比增长30.3%,发展速度居全省第九,目标考核居全市第一。
强化主导 培植大企业发展大工业
全县突出重点,咬定目标,强势攻坚,培植大企业,发展大工业,使钻石水泥、恒达纺织、供电公司三家企业跨进亿元企业大门,17家企业成长为规模企业;投资2亿元的湖北武当生物制药开工建设;泰山庙工业园在一期投入5000多万元的基础上,二期建设进展顺利,预计2010年完成投资3000万元,工业经济呈现出强劲发展势头。
四大产业集群渐成规模。全县立足特色资源,承接产业转移,“水、药、矿、纱”四大产业齐头并进发展。以润田矿泉水、康师傅黄酒为龙头的食品饮料产业,以三里坪、平渡河、阴峪河电站为龙头的水电产业,以天沐集团投资为龙头的温泉度假休闲产业成为“水”产业发展代表。以神农本草、武当生物制药、武当动物药业为龙头的医药产业;以钻石水泥、鑫宝水泥、华兴磷化为龙头的矿产加工产业;以恒达纺织、昂欣布业、华球纺织、长望服饰为龙头的纺织产业不断得到发展壮大。实现了依托一种资源,培植一大产业;承接一种产业,发展一批企业。
三大工程全面推进。实施亿元工程、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和全民创业工程,建立领导蹲点、部门服务与企业新增税收挂钩等制度,及时解决了企业用地、用电、融资等难题,企业规模得到快速扩张。2009年,全县3家企业销售收入跨过亿元门槛,其中钻石水泥、恒达纺织进入全市“双亿工程”行列。今年,又有19家企业向亿元门槛冲刺,其中10家企业有望年底达到或超过亿元目标。出台《关于加快工业跨越式发展的决定》,设立新增规模企业奖,筹资2000万元重点扶持规模企业。2009年,全县新增规模企业17家,总数达到66家,今年规模企业可望突破80家。激励、引导各类人员创办实业。近两年,全县新办工业企业412家,实现产值占工业总产值30%以上。
园区效应逐步显现。按照“工业出城,一区多园,功能分类”的原则,全县高标准建设泰山庙工业园、青峰工业园、晓阳工业园,建成面积5平方公里,入园企业40家,园区工业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50%以上。泰山庙工业园规划面积3000亩,已完成一期工程1200亩,二期工程正全面启动。
统筹城乡 打造大品牌 做优大农业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落实惠农政策,增加“三农”投入,全县特色产业快速推进,农村面貌进一步改善。
板块农业强势推进。认真落实“一统三分”战略,按照“南烟北菌中稻虾、高山药材兼顾抓”的产业布局,全县创办了土城食用菌、军店中药材、红塔小龙虾等农业科技示范园6个,建成各类产业基地91万亩,其中核桃39.6万亩、中药材10万亩、烟叶3.5万亩、小龙虾1.1万亩,形成了长短结合、特色鲜明的产业板块。
龙头企业快速发展。完善“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培植聚达食品、康师傅黄酒、武当动物药业等35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网络农户6万多户。引导龙头企业推进标准化生产,“房县黑木耳”、“房县香菇”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房陵”牌豆油精等产品获得湖北名牌产品殊荣,“神农贡米”通过国家绿色食品标志认证。
新农村建设初见成效。全县按照住特色房、走水泥路、饮安全水、用清洁灶、上卫生厕的要求,坚持新农村建设与生态景观工程建设、扶贫搬迁、高速路拆迁、乡村旅游紧密结合,整合资金5.7亿元,打造融特色民居、生态观光、民俗文化、便捷交通于一体的“十村百里万户”新农村示范走廊,初步建立起以葛坪河、五谷庙、桥上、杜川等村为代表的具有房县特色的“生态景观式”新农村建设模式。
招引并举 抢抓大机遇 做实大项目
全县坚持向上争取与招商引资并举,充分发挥项目投资对县域经济的拉动效应。2009年,全县开工项目226个,其中投资3000万元以上项目48个,完成投资30亿元,增速居全省第三,成为近几年招商引资最好、争取项目最多、投资强度最大的一年。
重抓投资过亿元项目、知名品牌、知名企业投资项目和管长远的项目,抢抓机遇、科学谋划、重手引进。做到了每年储备项目300个、争取项目200个、实施项目100个以上。2009年,精心谋划中华诗经文化园、10万吨高效复混肥、硅铁矿开发等投资过亿元的项目20多个,建成了大小结合、长短并举、梯次推进的项目库。跟踪国家扩大内需和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等政策,最大限度地向上争取项目。2009年,对上争取项目126个,投资总额200多亿元,其中投资7亿元的武神生态旅游公路已基本竣工,十房高速、谷竹高速已开工建设。未来3年,全县仅交通建设投资每年就达50多亿元,投资强度将创历史新高。瞄准全国、全省知名品牌和500强知名企业,利用各种平台,不惜千辛万苦,成功引进康师傅集团、天沐集团、坤艳集团前来投资,(下转第三版)(上接一版)一批依托“知名”的亿元项目落户房县。
彰显特色 繁荣大文化 推动大旅游
按照“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规划和全市旅游发展“三区三线”总体布局,立足房县区位、生态、文化优势,明确了“借两山盛名、承两山辐射、与两山互补”的旅游发展思路,确立了把房县生态文化旅游打造成“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重要支点的旅游发展定位,着力把县城打造成中华诗经城、生态旅游城、休闲宜居城。
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战略,加快构建以城关为核心,以土城、军店、青峰、野人谷为支撑的“一城四镇”格局。投资8亿多元,实施了城区道路黑色化、盘峪河治理、迎宾大道等18个重点建设项目,积极推进“亮化房县”、“大树进城”工程,一个“水在城中、城在绿中、碧水环绕、绿树掩映”的生态旅游城市已现端倪。
依托中华诗祖尹吉甫与房县的渊源,打响“诗经文化牌”;依托野人传说,在野人洞、野人谷景区2009年晋升为国家4A级景区基础上,实施景区提等升级工程,打响“野人文化牌”;依托优质天然温泉,发掘唐朝建筑文化精髓,打响“皇家沐浴牌”。通过全力争取,帝苑大温泉开发、五台山森林公园建设等33个项目已被纳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先期建设项目库,投资总额达130亿元。为全力打造“诗经文化牌”,房县今年积极筹办首届中华诗经文化研讨会暨首届中国诗经文化旅游节,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各大媒体到房县研究、宣传诗经文化,通过搭建节庆文化平台,充分展示、强力推介房县独具魅力的旅游产品,让房县旅游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共筑和谐 搞好大合唱 关注大民生
经济社会一盘棋,城乡共荣齐发展,是房县多年来的一贯作法。
多年来,全县通过整合各种资源,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改变城乡面貌,抢抓重点交通项目建设机遇,服务十宜铁路前期工作,举全县之力做好十房高速、谷竹高速拆迁征地和矛盾调处工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乡村条件,全县上下呈现出科学发展、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三海水厂开工建设,城区污水处理厂进水调试,垃圾处理场即将投入使用。人和路开发正式启动。2009年,全县新增就业岗位3123个,安置下岗人员182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征收“五大保险”费1.38亿元,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失业人员失业保险金发放率均为100%。发放城乡低保金4300万元,救助4.1万人。城乡医疗救助862人。投资1100万元的县福利院改扩建工程顺利实施。移民搬迁897户3875人。扶贫搬迁364户1456人。建设廉租房3.57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6000平方米。科教文卫事业取得长足进步。
每年通过以十件实事的形式,使民生工程具体化、项目化,扩大了民生成果。2010年,通过多方征集民意,房县开出了总投资达亿元以上的民生工程建设大单,列出了五大实事。目前,投资8000万元的校舍安全工程全面启动,部分重点工程已进入冲刺阶段;城区污水处理厂建设、盘峪河治理、廉租房建设、农村危房改造等一大批民生工程正快速推进。
“越是贫困县,越要奋起直追;越是农业县,越要大办工业;越是山区县,越要跨越发展”已成为房县县委、县政府领导集体的共识。
古老而年轻的房县,正沿着科学跨越的道路,阔步前进,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与活力!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没有了
分享到

© 2017 今日房县

↑ TOP